本书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之一种。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认为文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它所应植根并皈依的文学实践世界,成为孤寂、“自在”的理论王国,导致话语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区隔。据此前提,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在自序中,作者解释题目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本书作者
在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这本关于文化分析的著作中,他提供了一种被称为暂定或可弃标准(aprovisionalordisposablecanon)的独特视角——即当我们进入艺术与文化产生的那个时代,美学史会关注什么?通过描述一系列生动的故事讲述者,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瓦格纳,哈姆雷特,马勒的交响曲,20世纪的美国人(雷蒙德
在我们的创作班里,每个孩子都有无穷无尽的奇幻故事,并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而是因为,想象和幻想是孩子的本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一切事物在孩子看来都是神奇的。于是,我们让孩子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他们的故事作品,教会他们处理写作的细节,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故事思维。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创
为青少年(YA)及儿童读者(MG)创作,并非小儿科,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写作领域。当下童书市场的繁荣,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在《童书写作指南》中,资深图书经纪人玛丽?科尔分享了她在童书写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教你如何:·辨别不同年龄层的童书读者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会如何影响你的创作。·根据读者群为
本书是对深层生态学中生态大我概念的一次审视与反思。带着对现代人感知麻木的忧虑、生态批评理论飘摇的忧患,以及将生态文学教学实践的经验理论化的冲动,本书以马斯洛似本能为主线,结合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生与爱,参考中西方心理学、哲学与生态批评前沿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生与爱工作概念,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对四位美国生态批评家代表作中爱的策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稿是一部关于中西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研究的论作选集,根据研究内容分为10个单元:比较文学理论、译介学、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上)、跨学科研究(下)、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化学等,既有经典性、代表性的名家论作,又有新近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其中有学界名家的新作,如钱林森
这不只是一本练习册。 在美国,有一个举办近18载、影响世界范围内超过20万名读者、帮助数千人完成写作的全国小说创作月(NaNoWriMo)活动,活动的三位负责人也是本书作者潜心研究活动的举办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提取出关于如何准备一部小说创作的有效方法,写成了本书。全书从头脑风暴、创造人物、构思情节等方面,以练习题和涂鸦的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讨论叙事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章深入探讨叙事中的情节与交流;第三章深入探讨叙事中的时空和角度;第四章深入分析叙事学的相关研究;第五章主要研究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文学;第六章对基于影视剧创作视角的线性叙事进行研究。
上海老街愚园路两旁的洋楼中曾有过许多神秘如秘的故事,《愚园私语》收录了作者在愚园路期间写成的八十余篇文艺评论及文化随笔,身处变幻莫测的艺术界,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幽静神秘的愚园路是带给作者更多求索的热情,还有冷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