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三十余年研究思考成果而成,《儒家功夫哲学论》是作者系统阐释其功夫儒学和功夫哲学的著作。广义言之,功夫可以理解为生活的艺术。本书从儒家功夫和哲学这三个论域的交集入手,意在既从功夫的视角诠释儒家哲学,还原儒学作为一个功夫修炼和实践体系的本质特征;也从儒学的角度发掘功夫哲学,勾勒功夫哲学的基本视角和框架;并从哲学的角度反思
与依篇疏解构成一种互补,本书对章句的理会,除字词、句脉的必要训释外,尚颇重视相关古籍对其意之属的印证。由参酌而考辨去孔子立教未远之战国以至两汉遗籍,不仅有助于把握语境不详的各则语录的旨归所在,也为窥知整个孔门义理的原委提供了一条富有历史真切感的蹊径。作者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置于先秦人文眷注重心由“命”而“道”转换的枢纽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中论述,是儒家理论的经典。《论语》的形成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学生们将孔子的论述、孔子与其弟子学生的教诲交流以及孔子弟子学生的感悟体会汇集成书,共二十章五百多节。由于是孔子弟子学生大家收集整理成书,因时间先后,各自角度,记忆深浅等因素,《论语》二十章之间无严密逻辑关系,除有的章节对某一专题相对集中的论述
本书为“六点评论”之一,对《道德经》进行了逐章逐句解读,参考了河上公、王弼、吕惠卿、魏源、严复、楼宇烈等传统的旧式注说,同时大量借用了德里达、齐泽克、巴迪欧、阿甘本等现代欧洲哲学家的思想资源,作者中西融通的学术背景让本书的见解颇具新意。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道德经》,用篆书抄写的名为甲本,用隶书抄写的名为乙本。与今传本《道德经》相反,《帛书道德经》为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且末分章,《帛书道德经》的甲、乙本在出土时均有部分残缺。崇贤馆整理版《
本书采用“大字”“白文”“竖版”“注音”的形式,对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进行编排出版。
本书聚焦浙江儒学这一积淀丰厚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首次以通史的形式对浙江这块历史上儒学发展高地之薪火文脉的系统梳理和阐述。按浙江儒学不同发展时期分为五卷,具体为汉唐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近现代卷。
本书系儒学文献大型丛书,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儒学文献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经解典”“义理典”“志传典”三大类。“志传典”共32种584卷,收录了孔家家史、儒家礼仪、年谱、学案、总传等著作。
本书系儒学文献大型丛书,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儒学文献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经解典”“义理典”“志传典”三大类。每种书的版本均精心选择,标准是内容齐全、文字清晰、版本价值高。“义理典”共38种,收录了汉以来儒家学者阐释儒学经典的著作。
该书稿集中体现了作者近年来对易学典籍、易学文化的新诠释、新认识,并论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其他重要方面,包括诸子思想和子学典籍、传统灾害治理和社会保障、地方史志和地域文化、历史文化认同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力求从多元化的视角对中国易学发展和历史文化演变进行深度思考、精准解读,相信能够有助于易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进一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