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遴选作者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以来的诸篇论文,分为四个专题进行呈现。第一编“音乐的视觉化转向”,通过视觉文化这面时代的棱镜,从音乐审美的角度阐述这一普遍的艺术文化现象;第二编“图像/影像里的音乐符号”主要从符号学的角度论述图像里的音乐符号表征,探讨音乐各要素与时装表演艺术之间的美学契合;第三编“抒情性之咏与戏剧性之叹
十番音乐(闽西)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通过对音乐表演中诠释概念的历史考察以及诠释对象的话语分析,在从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复合性到音乐表演对象的复合性诠释的逐步论证中,提出以下基本结论:音乐表演的诠释概念是西方1800年之后音乐作品观念成形之后的产物,音乐表演诠释的对象类型分别为表层符号性对象和深层意味性对象。
《中国古代音乐史话》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人人能读懂的传统音乐/文化/艺术读本,它曾在《音乐爱好者》杂志连载四十期,影响了几代爱乐人。全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带你走入中国古代音乐的世界,解答了诸如"音乐是谁发明的""我国*早的乐器是什么""孔子音乐是怎么样的""唐代皇帝李隆基是如何玩转音乐的"等问题,与丰子恺、
《老唱片经典撷英荟萃》为海派名物典藏系列之一。该书对近现代老唱片的五个专题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和时代曲;青年男女情爱专题(沪剧、甬剧、苏滩、滑稽等全面展示);评弹在上海转折辉煌期的承上启下的响档沈薛调;袁雪芬和雪声剧团;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少儿歌曲和舞曲。凸显了老唱片的经典,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面向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音乐教育由传统模式逐渐向信息化、职业化等方向发展,这对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提出了较高要求。音乐教学与语言、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方式存在明显差别,这是由音乐教学本身特点决定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渐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式教学方法逐步引起重视。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多媒体已经呈现普及态势,
《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探索》以国外音乐教育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综合音乐感教育体系、其他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法以及在中国的合理化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探索》思路清晰、内容详细,理论阐述深
《抵达内心的歌谣》是著名音乐制作人李广平跨越30年的流行音乐笔记。作者积30年流行音乐创作、制作经验,用异常绵密而细致的叙述,优雅而严谨的书写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生与成长、发展与成就的一个切面;作者用散文的抒情笔调回忆他的青春岁月,用细致谨严的笔法详细的剖析作为行业的流行音乐和中国唱片工业及娱乐业的
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音乐欣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任何时代及文化中的音乐,发展和提炼聆听技巧。阅读后你将会发现自己前所未有的、快乐、自信的聆听和感受音乐。 本书配有在线音乐,读者可以边学习、边欣赏、边练习,深度掌握音乐的方方面面。 本书适合对音乐、特别是西方音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可以作为高校音乐普及类教材选用,有助于提升读
音乐艺术博大精深,内容浩如烟海。本书顺应新时代要求,融汇中西,采撷突出文化现象与经典作品,梳理总结音乐发展的脉络与规律。《中外音乐简史》对中外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概况、音乐现象、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分研究析,阐明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面貌、人文风情、音乐美学观点等,以期不断开阔人们的音乐视野与认知力。为了生动剖析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