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合研究了中国两千余年来音乐的沿革及原理,内容浅显有趣,是初学中国乐律不可或缺的书籍,也是20世纪初中国音乐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尤其书中将散见于各种文献的音乐论述集于一身,有开创性的意义。
普洱是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海洋,更是一块生长音乐的沃土,普洱本土民歌是绽放在这片大海中一朵绚丽的浪花。《阿佤人民唱新歌》《婚誓》等优秀的本土民歌,像一缕散发着幽香的清风,吹遍神州大地近半个世纪。1995年,云南艺术学院将具有普洱元素的《木鼓歌》《阿佤姑娘的黑头发》等编入声乐教材,使这些歌曲广为流
本书从徽州民歌音乐本体研究、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将徽州民歌的研究融入到高校音乐本土课程建设中去的教学探索、基于已有徽州民歌的研究等五个方面,将研究的视野置于音乐人类学的视阈中进行审视,以期待构建徽州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学理基础和方法论导向研究。本书可作为在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教材,对研究徽州地方音乐的专家、学者
全球化与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元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研究》在多元化的视野下,对多元化视野下音乐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研究的源起与意义,音乐教育的理念改革、内容体系改革、方式改革等进行了分析。《多元文化视野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与文化价值研究”(13BZW026)的结项成果。主要从现代美学理论和文化理论角度对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和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在现代化语境中探讨了这种中国本土特有的经验形式的审美特色的具体所在,并具体分析了陕北民歌的强大的文化功能和重要的文化价值。从现代美学理论和文化理论角度对陕北
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音乐欣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任何时代及文化中的音乐,发展和提炼聆听技巧。阅读后你将会发现自己前所未有的、快乐、自信的聆听和感受音乐。本书配有在线音乐,读者可以边学习、边欣赏、边练习,深度掌握音乐的方方面面。本书适合对音乐、特别是西方音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可以作为高校音乐普及类教材选用,有助于提升读者在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为主线,首先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系统的解读,其中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其次讲述了湖南民间艺术、瑶族音乐舞蹈文化、湖南土家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湖南苗族音乐舞蹈文化等;之后阐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这一部
本书分别以音乐教育发展、音乐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思想与体制变化、音乐院校招生、音乐院校课程体系发展、音乐教材建设、音乐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中外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希望借助中外音乐教学模式的对比,找出异同之处,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措施,对应我国的音乐教学采取“拿来”方式,以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同时也让中
《礼乐与国乐》的叙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由“传统音乐观念的动摇与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天下中国’与‘民族中国’在音乐思想上的交锋”和“‘国族’音乐观念的确立”三个部分组成。作者观察了康有为、梁启超、王光祈、郑觐文、赵元任、蔡元培、萧有梅、刘天华、黄自、陈洪等著名思想家和音乐家的音乐思想观点,最终在传统、西学与现实三者
音腔论 沈洽著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