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丝绸之路名简”丛书之一。该丛书采用“一简一书”的形式分册整理,包括简牍整体展示,单枚简局部展示,以高清图像结合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人员的专业解读与赏析,向读者深度呈现丝绸之路简牍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特质,为书法爱好者提供清晰的临摹、赏读范本。《相利善剑刀册》出土于居延汉代甲渠候官遗址,主要内容为鉴定刀剑的标准
本书是关于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的一部融学术与实用为一体的古文字工具书。《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编》尽量吸收甲骨文字考释和甲骨缀合的最新研究成果,注意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示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文的字形,以供从事历史文献、古代史、考古、文字学、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工作者使用,增加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的曝光率和使用
本书基于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依托之重要考古遗址的国家重要文化遗产属性以及自身的公共产品性质、“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之基本定位,深度阐释了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定位,全面解析了其相应之综合性功能体系,科学构建了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实现机制,并通过案例分析客观揭示了当前实践中我国国家考
本书运用无人机拍摄和史前聚落遗址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结合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资料,探讨江汉平原史前聚落遗址的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提出该区域史前先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人地关系模式。认为史前人类为了能够在江汉平原繁衍生息,必须掌握当地气候、水源、环境等多项特征,审慎地选择合适的居住与耕种地域,
本书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239通371幅高阳碑刻拓片为底本进行的整理与研究。这批藏品均为民国时期拓本,包括文化教育类碑刻、公益事业类碑刻、墓碑等,涵盖高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家族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相比一般传世文献资料更为原始,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高阳历史乃至中国北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社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型服饰文化工具书《中国历代服饰文物图典》的精选本,从出土或传世的服饰实物、历代名画、陶俑、玉雕、石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瓷器、牙骨雕、金属器、竹木、拓片、刻本插图、纺织品中选收约800件文物,简述其年代、质地、尺寸、出土地点或收藏单位、文物价值、服饰结构、形制特点、穿着方式、典章制度、禁忌
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是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公共空间。本书以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安吉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公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安吉古城遗址在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事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从一处普通遗址成长
麦积山文书总目·索引(第一卷),为麦积山石窟于50年代从寺院僧人处接收保管的1500余件古文书编号前0989,时代最早为唐代,继有元、明、清的刻本、写本。主要以佛经、论疏为主,也有一部分道书、经史子集和杂类文书(社会文书、医药、音乐、教育、佛教美术作品等),这批文书中不乏古善、孤本,也有部分为《大藏经》以
本书主要介绍100项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发掘过程、重要发现、学术价值、发掘单位、发掘负责人等,图文并茂,力求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反映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领域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本书收录夏鼐科技史与考古学相关文章十六篇,含插图一百余幅,原由作者亲自编定,王世民研究员增补。本书结合考古新资料以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的某些问题,范围涉及天文学、数学、纺织学、冶金学等方面的历史。著者不仅利用考古学方面的新发现,并且引用许多文献,相互参证,以阐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一些光辉的成就,同时也纠正了中国科技史上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