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十二章。*章介绍法律语言和法律语言研究的概况。第二、第三章从历时的角度简要介绍中国和西方对法律语言的认知、探索和研究的历程。第四章是对作为构建法律和负载法律信息的法律语言的静态风格和语言特征的剖析。第五、第六章对交际互动中的法律语言进行动态的机制和结构分析。第七、第八、第九章对法律语言下属的三个*重要的子范畴:
本文讨论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和语言体系,提供了多种视角。作者既有语言学家也有法学家,他们是在职业生涯早期就闻名遐迩的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学者和研究者。主要内容有:多语言主义、法律翻译与法律解释、法律话语与法庭话语、制定法解释、警察访谈、比较研究、商业名称的语言、法律语言学等。
★针对哈特的实践理论和德沃金的解释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规划理论,尝试超越哈特所发展的规则的实践理论。 ★法律的规划理论对法律的本质做出更为精致的解释,同时捍卫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 ★对法理学的许多重大而富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颇具独创性的看法。
本书可以说是笔者三十年法学研究与教育历程的部分总结。首先对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和教育方法论进行了专门论述,此外,还特意设置了《问答录》,将同学们和青年教师们经常提到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进行解答或阐述。特别是一些不适合放在本书研究和教育方法论体系中加以论述的若干问题。*后,本书中的《随想录》部分是作者对法学研究和教育中的一些
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人类先贤们的法律思想如恒久不灭的灯塔,引导着我们在黑暗与无知中摸索、前进。人类也在经过了无数的灾难、迷失中逐步建立了多元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而对于我们,生活在拥有几千年文明史,却仍在为法治建立奋斗的中国人,西方法律文明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一个个著名的法律制度是如何确立的?法律的背后是什么?本书的作者以
本书详细解释了法学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其中对描述性法学研究与经验性法学研究的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本书的核心在于学界当下讨论的规范法学与实证法学之争,本质上就是法学研究当如何进行的问题。
本书是喻中教授围绕“法学是什么”这一主题的个人随笔集,作者以有益、有趣为标准来编选文章。书中理性与感性交织而成的文字,是关于“法学是什么”的柔性解说、诗性解说。书中这些长短不等的文章,是一个学习者、思考者面向法学写下的精神史、心灵史。
《法律的经验研究(修订本)》是由面向全国法学生举办的"法律的经验研究高级研修班"上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汇集了国内外来自法学界、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的16位学者围绕“法律的经验研究”这一主题的精彩演讲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方法与理论、主题研究和评论,是目前社科法学经验研究的较高且有代表性成果,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非常适
本教材第五版出版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及修订了一些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如2013年10月25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4年11月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5年3月15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14年1月30日公布的《*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罗马法与现代民法》是我国著名罗马法法学家徐国栋教授所创。现此集刊编著“移师”著名外国法研究重镇的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并由方新军教授担纲主编。本卷继续聚焦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特别是结合我国当前民法典编纂,阐释罗马法精髓,共有二十多篇论文,这些内容是我国罗马法研究的新成果,也是具有原创性和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