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章,在对法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现行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与国际私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
口才不仅是一种口才主体“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更是一种让口才对象“欣然接受”的能力,是口才对象对口才主体的一种期待,是口才主体的一种责任。每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必须具备口才能力。当一个人在对他人说话时,听众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期待,不仅期待说话者口语表达准确、思路清晰,而且期待“话语中听”,这就是口才主体的责任
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
这是一部汇聚众多当代阿奎那自然法研究者最新成果的论文集,作者为美国阿奎那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和顶级专家。这些论文按照四个主题予以编排。第一个主题是自然法的哲学基础;第二个主题是神学语境下的自然法;第三个主题涉及非常流行的新自然法理论;第四个主题是法律与政治。这些论文力图在现代法律语境中复活阿奎那的自然法思想,多角度、深层
本书是吴经熊先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美国的西东大学教书时,所写成的可以谓为吴先生最为集中而纯粹地论及他的法哲学思想的专门学术著作,体系严谨、法哲思紊密、内容生动活泼,法律哲学和司法哲学、基督宗教思想兼及中世纪经院哲学思想的自然法学论证、美国司法文化理解和中国哲学文化理解,都达到了一个糅合、大同和通汇的气质与旨趣的高度
本书分古代法律思想、中世纪法律思想、近代法律思想三编,共三十章。其中包括亚里士多道的政法思想、培根的法律思想、古典自然法学、英国的宪政思想、罗马法学家、罗马法学的复兴等内容。
《法律文化论丛(第4辑)》主要收录法律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凡有关法律方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研究作品皆在刊载范围内,尤以精神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为主。本论丛力求汇集所有研究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成果,并倡导今古相参、中西互证,秉承着视角新、话题新、观点新的办刊宗旨,力争为读者提供新科研成果。
如果说20世纪之前德意志法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到观念论哲学逻辑的支配,那么从20世纪开始,则注入了一些新的要素。法哲学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专业化,另一个是多元化。他们逐渐丧失了从总体上和宏观上把握法律的能力。此种对于法的碎片化理解直接促成了一些争锋相对的“立场”。这些立场在德意志法哲学发展之初是不曾显现的。它们各
《法律与社会论丛》由上海商学院法政学院主办,是一本法学类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包括流通法律专题、网络传播与版权专题、法学探索、法学教育、法律实践、社会治理、论文摘登等栏目,汇聚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系承继东吴大学法学院而来。前辈业绩,自然荫庇今人,但全院师生,在以先贤为荣之余,更感使命重大,无一日或敢懈怠。自1982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学院拥有齐全的法学教育体系,优质的法学师资队伍,丰厚的法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