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丛书之一种。铜镜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到西汉末期慢慢的走向民间,既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又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300余件,此次从中精选172面,附精美照片,详细介绍每
本书是配套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同名原创展览的研究性图录,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阐释、展现、分享、传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鼎力之作。全书由策展人总括性序言、学术研究论文、展览巡礼以及玉器文献目录四大篇章构成,旨在系统展示和诠释九州处处蕴藏美玉,使得中华大地山辉水润;华夏民族爱玉崇玉,助推中华文明玉汝于成。通过近几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指示,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的部署,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办保函〔2020〕889号)的要求,省文物局积极组织开展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此次石窟寺调查包括全省域内石窟寺的专
本书为我社与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的长期合作项目。“古代墓葬美术国际学术会议”由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图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湖南美术出版社协办,会议及其出版计划在“墓葬美术”这个新的学术概念的基础上,以朴素、开放的形式,吸引了国内外一线学者参与,多年来已经成为美术史学界的一个品
本书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对增城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的成果。调查队从2016年3月开始进行田野调查,持续到2017年5月,历时14个月。本次考古调查在考古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
《中国文物年鉴·2022》是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写的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2021年文物、博物馆事业基本情况的资料工具书,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是全国文物系统通力协作的成果。 全书分为特辑(包括重要文章
许多生活在重庆多年的“老重庆”经常会说重庆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除了“渣滓洞”、“白公馆”,没有什么太多的古迹遗址可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就在你我身边隐藏着数不清的历史遗迹.本书分为“古城遗韵”、“陪都烟云”、“外事掠影”、“遗址星罗”四个版块共十六讲,重点向读者介绍重庆主城区范围内的各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6年至2019年大同市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在文物研究、陈列展览、科技保护、社会教育、文博发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该论文集从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展现了大同市博物馆近年来欣欣向荣的蓬勃之态与峥嵘之势,特别是“总分馆”制的建设,为大同市博物馆的发展走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大同市博物馆的人才建设创造了优
本书为文物考古类著作。开封繁塔的造像艺术极为精美,塔身内外镶嵌6925尊造像各异、形象生动的造像砖,这些造像砖大多为宋代的,堪称宋代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该选题精选部分造像精美、保存完整的造像砖,以图片加文字介绍的形式呈现,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为研究宋代高度发达的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证,为读者了解开封繁塔
该书全面客观记录大足石刻的现状和1949—2020年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总共分为综述、大事记、上下二篇及附录四部分,约67万字;记述时限自1949年起,至2020年底为止。上篇大足石刻收录大足区行政区划内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石窟以外的其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馆藏文物作为附录收录。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