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尼罗河一年一度洪水规律的古埃及人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公元前2200年开始的大旱则导致埃及陷入四分五裂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0年之后三百余年的温和气候催生了罗马帝国,而欧亚大草原的大旱则唤出了可怕的上帝之鞭匈人战士,使帝国一蹶不振;高棉王朝修筑完善的灌溉系统利用丰沛的雨水,但过度的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种族、语言与文化》是博厄斯自1887年到1939年的63篇重要论文的合辑,内分“种族”“语言”“文化”三大主题,涉及当时学界充满争议的几大问题。如,体质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关系问题,种族血统与民族特征问题,不同区域的语言形态与起源问题,文化相对论与文化进化论问题、文化传播、文化变迁与文化涵化问题等。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
作为结构主义人类学之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并不严格遵循西方传统学科分类的学者,其研究著作从内容到风格,都介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之间。其作品在哲学界、社会学界、历史学界、艺术学界均影响深远。本书回顾了列维-斯特劳斯对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多位代表人物的影响,及其引发的讨论和争议。这其中包括
人与动物不同,毋庸置疑。我们与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异,终究导致了人兽殊途。然而,人是一种动物,也毋庸置疑。人类还有超过98%的基因和黑猩猩完全一致,因此,若从基因科学的层面来看,人类就是第三种黑猩猩。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成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才几万年的历史。若以自然史的时间轴来检视,这不过须臾一瞬。那么,
本丛书是一套简明的、附插图的科学指南。它介绍了地球上的生命最早是如何出现的,又是怎样发展和分化成如今阵容庞大的动植物王国的。这个过程经历了千百万年,地球上也拥有了为数众多的生命形式。在这段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细节,因此,这套丛书将这些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主题,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一
本书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历史著作。本书从远古的时候讲起,讲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讲述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变革和各国的革命。在追溯到一些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时,也讲述了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评述他们的功过。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
《人类学研究(第15-16辑)》是由梁永佳教授主编,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本辑作为创刊十年献礼,重磅刊载“纪念吴定良院士逝世五十周年暨浙大《人类学研究》研讨会”现场的学者讲稿和相关讨论,既生动回顾本刊发展历程,又全方位、多维度回顾和展望人类学,尤其是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汪晖教授、赵鼎新
在《七个骨架》中,科学史家莉迪亚·派恩向我们介绍了七个祖先化石,以及它们拥有如今社会声誉的原因。她从档案、博物馆和访谈中汲取灵感,为每一个著名化石建立了一部文化史--从它的发现过程,到它在博物馆中的陈列,再到它在流行文化中的传奇存在。这七件化石--来自弗洛勒斯岛的三英尺高的“霍比特人”化石、拉夏贝尔的尼安德特人化石、陶
这是关于一些人类基因的故事,以及我们如何发现这些基因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大约25000个基因,但是这个故事里谈到的基因是一种因人而异的种类。这些基因被称为相容性基因,是一种区分我们每个人特征,让我们独一无二的基因。文中戴维斯讲述了发现相容性基因的不平凡的故事,以及围绕相容性基因数十年耐心的科学探究,突出描写科学家个
本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教材中的一本。全书共15章,系统介绍了正常人体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和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以及几种生命物质的功能及其主要代谢过程,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本书具有医学-人文融合、基础-临床融合的特点,内容严谨、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