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魏安釐王墓、睡虎地秦墓、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大型遗迹,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起因、发掘过程、发掘收获以及出土文物的溯源过程,涉及88位帝王及诸侯,收录近300张照片,包括考古现场、历史遗迹、文物真貌、遗失古籍、珍贵遗存、墓穴骸骨等。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考古遗迹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更轻松地了解历
本书原名为《近期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是夏曾佑的代表著作。作者用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用章节体编写,突破传统的编撰方法,在当时是一种突破。本书依据历史的进化和演变,把中国历史由上古到隋朝划分为三大时期:传疑时代、极盛时代和中衰时代。这部书是中国近代史学目前第一部以现代历史学研究的视角重新编
本书是一本研究《经义述闻》以及介绍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父子研究《春秋》经典的专著。《经义述闻》一书是王引之的代表著作,荟萃了王引之与其父王念孙两代人校经的成果,也是王氏父子多年来通经致用的学术总结,记载了大量关于《春秋》经义的论说,包含父子二人对《春秋》经传独到的研究成果,在清代《春秋》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治经
本书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是“历史四季”系列的第二卷。本卷着力探究中国历史上“盛世”与“治世”的真相,聚焦于汉武盛世、明章之治、汉和盛世、太康之治等20个历史时期的来龙去脉和治国亮点,考察当时的政治、经济、民生、文化、军事诸方面的政策和实际情形,从丰富的史料中洞幽烛微,从历史的横断面对具体问题加以探究,对盛世与治世的定义
本书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是“历史四季”系列的第四卷。本卷以电影慢镜头加特写镜头的方式,从“前因”“最后10年”“后果”三个方面分析了秦末、西汉末、新朝末、东汉末、西晋末、隋末、唐末、吴越末、辽末、北宋、南宋末、元末、明末、清末的等14个王朝在最后10年走向覆灭的过程,并做了王朝之亡与帝王之失的小结,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中
本书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是“历史四季”系列的第三卷。本卷从先秦时期的中兴开始,梳理了昭宣中兴、孝文中兴、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中兴、景圣中兴、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同兴中兴总计9个中国封建帝制史上的中兴时期,从“来龙”“最大看点”“去脉”三个角度介绍了各个中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百姓生活诸方面,着重梳理和探究了各个王朝
本书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是“历史四季”系列的第一卷。本卷探讨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王朝如何通过政治、经济方面的创新手段巩固统治,进而蓬勃发展。书中具体聚焦于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元、明、清等13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着重梳理它们各自建国立朝初期所开创的盛世(含治世、中兴),或以某一具有代表
本书是一本通俗漫画历史书,主题聚焦“中国历史小人物”。在任何一个时代的风云中,不仅有挥斥方遒的王侯将相,也有无数身处夹缝中的“小人物”,他们也有着自己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只不过大多数被湮没在时间的灰烬里。2000多年前,秦国士兵黑夫与惊远赴楚国征战,只想为贫困的家人博取一份军功,获得阶层跃升的可能性;洪武年间,山西洪洞
宋林之奇撰。 之奇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候官(今福建福州)人,师从吕本中,绍兴进士,累迁校书郎。当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之奇却认为其为邪说,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乞祠家居,门人有吕祖谦诸人,有《拙斋文集》传世。 林之奇精研《尚书》,据书前自序,则《尚书全解》乃博采诸儒之说,而以义理为去取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