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两大主题,着重梳理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内在特性,及其近代处境和当前现状出发,阐明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在当今的发展和前景,以及对人类文明可能做出的贡献。 本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第二辑中的一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midd
本书围绕儒学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中华文明复兴应厘清的理论问题展开阐述,立足历史、着眼发展,提出如下深刻论断:中国复兴之梦不仅仅是富强之梦,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建立以五千年文化为基础的现代文明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应重新思考中国传统人文信仰的价值;儒学是一门学问,更是全面涉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价值
本书为古典学术、思想研究集。潘雨廷先生乃一代国学大师,随着其作品今年经由张文江先生整理,陆续出版,潘先生的影响日隆。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先秦古籍选辑释义》于先秦典籍中,选择各派梳理整体学术脉络、判断别派思想之文章,加以评释,先秦思想图景清晰可见;《二观二玩斋易说》汇聚论说易道之文,以象数贯通上下,是潘先生的读易心得,
本书一方面将宋明儒学感应思想与先秦两汉的感应思想作纵向比较,另一方面将其与西方近代哲学一科学以因果关系为核心的世界图式作横向比较,确立了宋明儒学感应思想的大致坐标。在此基础上对宋明儒学主要思想家的感应思想进行梳理、归类,按照感应思想自身发展的理路,从气之感应、心之感应以及良知感应三个大的方面展开。在以三大板块来对感应思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道德经》可以说是除《论语》外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同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本中国古代典籍。本书是著名学者鲍鹏山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本经典导读类全新力作。内文由原文、今译、注释、导读四个主体部分组成,并在各章最后,总结了本章成语,增加了相关章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道德经》可以说是除《论语》外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同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本中国古代典籍。随着“国学热”“读经热”的持续,越来越多的读者有诵读经典的需求。本书专为满足青少年和国学爱好者的诵读需求而编校,是《道德经》的注音本。本书为大字版加拼音,双色印刷。底本
本书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为基础,仔细审度《荀子》透露出的信息,参考其他文献的零散记载,把荀子生平事迹和思想发展相结合,分四个阶段予以呈现。大致说来,就是离开家乡前的早期阶段,荀子是传承子夏儒学,锻成三晋风骨的儒学家;在齐国稷下学宫的中期阶段,荀子是交流思想学术,纵论人性为恶的哲学家;游历各国的中后期一阶段,荀子是通
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新时代,我们还要读《大学》? 杨鹏先生认为,今天我们重新解读经典与学习经典,是因为其蕴藏的天人合一之常道及通古今之变的变道,每每成为后人温故而知新,以及经世致用的焦点,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与因袭。 在杨鹏先生看来,《大学》是一部实现生命天人合一的教程。它教导人们通过认识天理,化天理为德性,
本书作者从经济伦理、财富思想、支配类型、理念类型及决策伦理五个角度分析韦伯对于儒家解读的特点和不足,不只具体地指出韦伯对儒家的理解盲点,还应用韦伯的方法学来新论儒家,试图补足韦伯对儒家在研究上的遗漏,完成韦伯未竟的探索。
《学庸论语》是王财贵先生将儒家传统经典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三本书集合而成。《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论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物思想。《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