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的多极力量,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以期发现真正驱动多级力量此消彼长的运作原理,并试图梳理出多极格局下支撑各个国家运转的力量脉络。作者对于国际政治相关理论发展的思考,在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国崛起能否改变西方政治哲学的一种根本理念崛起国和守成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试图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本书甄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学者的学术论文,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和政策,不同国家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以及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影响地区关系和秩序三个方面,为构建新
《二战后美国对韩政策研究》以美国对韩政策的发展演变为具体目标对象,侧重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美国对韩政策研究。《二战后美国对韩政策研究》采取美韩关系发展的编年顺序以专题形式,通过对典型个案研究以期达到以点带面之效。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冷战时期美国对韩政策反映了对称性联盟中行为主体的活动形式,明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的修订版。这次修订保持原版结构合理、线索清楚、文字流畅的特点,又根据学术界的新认识,补充了古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史,使教材内容更为全面。对近现代部分作了压缩,删减了一般性史实,使内容更为集中,还增加了大量的地图和插图。修订后的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教材,也
该论文集是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推动“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战略选择研究”国家级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大背景下,围绕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点领域、战略规划和战术设计等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共收集25篇研究论文。
本书收录中国第YI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等全宗中有关中琉历史关系的档案,此前已出版自顺治朝至道光朝二十一年九月份的档案,本次是将道光朝二十一年九月份之后剩余未出完的近200件档案资料影印出版。这些档案已分别编于《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续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三编》《清代中琉关系档案四编
《战后国际关系述评》是笔者在讲授“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的多年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和观点思考。它既基本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的面貌,又不是简单地按照“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体系编写的教材,而是笔者对该门课程基本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因此有关章节具有相对独立性。《战后国际关系述评》分上、下篇。
相互依存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相互依存论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期,国与国之间基于经济贸易往来和能源供求关系而使相互间产生了互相依赖的联系。相互依存论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由于经济原因而使得政治关系趋于和平,各国权衡利弊,考虑得失之后从大局出发,弱化或者避免政治军事冲突。该理论的系统阐述由弗吉尼亚大学政府和外交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创始人和首任主任是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谢希德教授。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仅有的美国研究基地,具有研究、教学、交流以及政策咨询四大功能。现任主任为吴心伯教授。
本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军备控制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二战爆发后社会观念的变化、核生化武器的研制与使用、和平组织的反战活动、反法西斯盟国对战后军备控制的设想以及联合国的筹划和建立等,分析二战对战后军备控制的影响。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部分分析军备问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从盟国的主观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