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田野政治学的研究进路,以一个西部乡镇的政策实践为个案,考察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的惠农政策执行与基层治理现代化问题,主要回答惠农政策执行如何形塑基层治理样态,而基层社会的具体情境和结构又如何影响惠农政策执行,进而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反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建设进路。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写成的关
本图集通过整合全球发布的多种土地覆被/利用产品,引入谷歌地球引擎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多源土地利用数据融合修正制图方法。该方法既实现了已有土地利用产品可靠信息的提取,又充分发挥了遥感平台的优势、克服了训练样本点不足的难题,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核心国家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制图。
本书遵循“理论框架—路径设计—案例示范”的逻辑线路,提出了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核心的“多规合一”与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认知及理论范式,构建了基于“数量、空间、时序”三大维度的“多规合一”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框架,探索了“城乡协同、纵向关联、横向比较和跨区统筹”的四重案例应用与反馈修正。本书揭示了“多
本书以四川乡土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乡村是有着重要文化生态关联的地方性空间,乡土景观与乡土环境关联密切,有着重要的地域分异性。本书首先基于地方语境对乡土景观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乡土景观的要素、结构、类型等进行了体系构建。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对四川乡村地域系统进行了划分,并以此为基
本书以云南省典型高原湖泊流域—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区,以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于1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为数据源,发展了一种能有效提高流域尺度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多尺度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多尺度时空演变规律与驱动力,揭示了流域不同污染源区水质对土地利用/土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书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与制度变迁主题,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
本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现状,在区域层面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进行了测算,并基于现状分析结果,对中国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进行了划分,以其经历多维相对贫困的年数,将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比较分析了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多维相对
本书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了云南省景洪市东风农场自建场初期至2020年的自然地理与建制、农场的经济发展、组织机构、科学文教、社会变化等历史与现状,记录、梳理了云南省景洪市东风农场的历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具体内容为:自然地理、管理体制、经济概况、组织机构、科教卫文等编章,此外有序言、凡例、总述、附录等。本书展示中国
本书汇集宁夏五村脱贫案例,案例包括1.窖坑子村:生态移民村里的扶贫车间和产业扶贫;2.蔡川村:支部带头人推动金融扶贫的“蔡川经验”;3.大坝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下的产业扶贫;4.皖记沟村:内外合力多措并举的精准脱贫;5.豹子滩村:早期移民村的传统种植业脱贫。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这五个脱贫村作为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的
本书是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开展的“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总结”系列研究之“西北区域县、村脱贫攻坚经验总结”项目成果之一,由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孙兆霞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淼团队共同完成。两个项目组于2019年8月、9月和10月赴青海开展调研。调研期间,项目组分赴大通县边麻沟村、尖扎县德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