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典籍,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汉武帝设《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东汉以考课决定官员升迁,魏文帝以“五经课试法”选拔人才,以及自隋朝开始延续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中,均将《周易》列为重要内容。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周易》经传的原文及其译文、解读。作者在吸取历代具有代表性易学大师智慧
“四书五经全本译注”包括《大学译注》《中庸译注》《论语译注》《孟子译注》《诗经译注》《尚书译注》《礼记译注》《译注》《左传译注》。《四书五经全本译注》遴选我社已有译注类资源,是为中等水平读者阅读而编著的普及读本,译注者充分把握“四书五经”成书背景与前人注疏的流变,并广泛吸收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章节以原文、注释、译文、
本书是陈建翔教授全面诠释《道德经》,重新解读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可以说是道德经的教育解读版。作者本次发心做《道德经》教育版解读,想达到三个目的:1.把市面上流行的解读版本中比较明显的翻译、解读的错误纠正过来;2.把老子思想中微妙玄通、未被人们理解、发现和重视的东西,尽可能挖掘出来,加以宣讲;3.
先秦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崇文环境,催生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思想伟人、文化巨人,形成了儒家、道家等显学门宗。《孔孟老庄语录》是一本关于古代先哲思想的普及性读物,选取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经典语录,集中表达了儒家道家思想主张、道德价值、文化立场等。书中所摘选语录文辞精彩、篇幅精
书稿约20万字,是一部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普及读物。内容包括《道德经》思想速读,《道德经》文、《道德经》文,并附录了唐基苏的《<道德经>之麦氏版本与传抄版本的同异》、金玲的《<道德经>书名试解》两篇文章,以及《老子赋》和《中外名家评老子》。作储紧紧围绕老子及《道德经》,分为24节进行解读,分别介
本书主要是从作者个人角度解读《论语》一书。如朱嘉所言,《论语》二十篇中以第一篇《学而》最为重要,只要熟读明了《学而》篇,则其余各篇亦容易知晓。《学而》篇共十六章,故本书在写作时共分为十七章,第一章总论孔子的好学精神,之后十六章则分别对应讲解《学而》篇的十六章。在讲解《学而》各章时,亦穿插引用其余十九篇中的内容。
本书由《庄子解故》一卷、《齐物论释》一卷、《齐物论释定本》一卷组成。《庄子解故》为以传统小学考据方法发正《庄子》疑义之作,摘录《庄子》字凡二百四十八条,或补前人之阙,或正前人之误,皆有所得,不为空谈。《齐物论释》据《齐物论》章句次第,分为七章,予以疏证。全纹旨在以唯识思想与《齐物论》篇互证,形成独具特色的齐物哲学,否定
此为《庄子集成》之一种,《南华真经》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内容广而不散杂,始终围绕哲学思想来阐述庄子的观点,文学、美学、艺术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据《南华真经》原书本旨解经,多用外篇、杂篇诠释内篇,各篇互相参证,会通全书而观之;援引道家摄生之说为解,《附录》
《南华通》对《庄子》内七篇进行注释,梳理其中所含的文章义法,揭示行文中的起承转合,提掇呼应。其中亦多用性理学说阐述庄文奥义,将庄子拽入理学范畴,是解《庄》著作中较为独特的一部。《庄子未定稿》凡四卷,内杂篇各一卷,外篇分上下两卷。书前有自序、弟子邱先德序及《澹泉先生传》。卷首署“曾孙日璧编”“受业祖孙松校”。作者对庄文字
《老庄语录》是一本关于古代先哲思想的普及性读物,选取老子、庄子的经典语录,集中表达了道家思想主张、道德价值、文化立场等。书中所摘选语录文辞精彩、篇幅精短,便于读者读、记、用,且每条语录原文下根据需要配有注释、译文,方便读者初识古代哲学名著。全书注释简明,译文流畅,是一本学习了解道家思想、古典哲学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