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查阅、快速掌握腧穴定位的大众科普图书。本书按照新国家标准穴位定位,吸取杨甲三教授快速取穴经验,采用彩色图片标定腧穴位置,生动、真实、简要、准确地介绍了十四经脉362个穴位的定位,对每个穴位均采用真人模特体表定位和解剖定位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读者可按图文介绍准确选取穴位,便于取穴应用。书中图片制作精美
《黄帝内经》中对四时养生进行了详尽的叙述,有很多今天看起来仍很有价值的养生观点,它强调,按照各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来安排饮食起居,并有重点地进行养生保健,这样人的身心才能康健,才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以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细致解析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结合季节常见病和一些常见病症,详
本书据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整理。全书3卷。上卷总论医理,广泛阐述有关养生、诊法、病机、本草等理论问题。中、下卷分述内科、妇产、小儿等科多种常见病的证候及治疗。本书系作者晚年总结其临床心得之作,其中不少见解和治疗经验对当今中医临床有很好的借鉴。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深入挖掘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原则,通过对人体生命规律的深刻认识确立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养生基本原则,论述了四时环境、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劳逸结合等多种养生方法。本书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形式,以艺术性的图解方式,使知识性、艺术性融于一体,让读者轻松把握书中的每一
《伤寒杂病论》,汉代张仲景撰,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古代医家称其为后世医方之祖。《伤寒杂病论》著成后,由于当时纸张还未发明,被传抄于竹简之上,不久便已散乱。西晋王叔和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得原书得以保存。至北宋年间,《伤寒杂病论》在政府领导下进行了整理和校勘,史称为宋本《伤寒论
朱肱(1050-1125),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历任雄州(今属河北)防御推官、知邓州(今河南邓县)录事、奉议郎,故后人亦称朱奉议。崇宁元年(1102)日蚀,上疏讲灾异,指摘执政章淳过失,忤旨罢官,侨居杭州大隐坊,酿酒著书,自号大隐翁。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
本书为有名《伤寒论》研究专家聂惠民教授研究伤寒论的临床心得及用经方的临床经验。书稿包括《伤寒论》与经方理论研究心法、经方临床应用研究心法、临床验案及弟子传承等。
中医有十大经典,《素问》是其中的一部。《元·读书堂本新刊黄帝内经素问》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校注。全书以现存比较权威、专家认可的《素问》版本为原本,加入历朝历代、不同流派中医大家、名家对《素问》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现代的一些*研究,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素问》人员的参考书。
中医运气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常见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苏颖主编的《中医运气学》由绪论、干支甲子、五运六气、运气与医理、运气理论的临床应用、运气与相关学科共六章组成。
黄福忠、黄福发、黄毅、黄敏、黄俊等编纂的《中医经典著作选释》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名医,四川省自贡市首届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黄福忠、黄福发俩亲兄弟学习、运用、讲授、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和温病名著《温热论》《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湿热病篇》《疫疹一得》等方面的文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