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研究方法》内容简介: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就是“方法”这个领域,涉及两个基本层次:一是音乐教育和研究方法学,二是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是从哲
《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是基于历史人类学研究视野下的,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理论,同时结合挪威著名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的族群边界理论(巴斯强调族群的社会边界,而不是文化边界与地理边界)、艾伯纳·科恩的“工具论”(即,社会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背景下的族群边界移动与维持)为阐释依
《2010中国音乐年鉴》收录了2009年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专题研究、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评论、博士论题等一系列反映中国音乐发展的论文,可供音乐研究者参考使用。范围涉及学科方法论,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古代、近代与现当代中西方音乐史,传统音乐,歌舞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宗教音乐和作曲技术理论等。年鉴一直
中国和亚洲各国的音乐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与其他的文化交流一样,音乐文化交流也是双向的。《中国音乐文化亚洲传播史研究:以6至13世纪日本、朝鲜为中心的考察》以6至13世纪为时间段,以朝鲜和日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我国传至亚洲各国的乐器、乐种、乐曲、乐谱等为线索,力图通过大量的文献、图像资料以及现有的研究
笔者通过分析新浪漫主义音乐的社会语境、文化语境、艺术语境以及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探究了代表作曲家罗奇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及拼贴技法特征。通过阐述新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文化及教育叙事,提出了其在当今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态建构与多元发展模式以及音乐作品产业化探索。
本书是一部从文化层面对西部音乐进行脉络研究的专著。书中在原有史料中掘出新意蕴,在各音乐品种上见出新内涵,对世人关注的西部诸问题作出了独到而深刻的新解答,是一本既有较高学术价值又有普遍社会文化意义的专著。《西部音乐论》,运用现代研究理论和方法,从新的维度观察西部的文化文艺、审视华夏文明,将进一步提升包括西安文化在内的西部
《藏羌原生民歌的创新研究与应用》的主体是第1编“理论研讨篇”,其内容由“概况:藏羌原生民歌之综论”“传承:藏羌原生民歌之现状”“变革:藏羌原生民歌之创新”,以及“实践:藏羌原生民歌之应用”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概况:藏羌原生民歌之综论”,主要从藏族和羌族原声民歌的概况出发,较为详尽地阐述了藏族和羌族原生民歌的分类及
《道书存见音乐资料研究/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首次对道书所载音乐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挖掘整理,发现大量学术界素未得见的内容,并按历史阶段对之分类摘译分析,初步建立起可靠翔实的道乐资料库;又由此展开研究,理清了道乐历史发展脉络,纠正了学术界的诸多疑难和不正确观点,为扎实的道乐史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
该书是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丛书之一,是关于北京白云观道教仪式音乐的研究,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阐述北京白云观道教悠久的历史及其独特的地域风格。该书稿作为一本学术书,讲解详细、曲谱丰富,对仪式音乐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探究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追溯其出现的根源与背景;通过梳理分析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达到弘扬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目的。本书首先探讨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源流、历史轨迹,接着对于中国民歌、民间歌舞、说唱艺术、戏曲艺术、器乐艺术的历史、体裁、作品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