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7个专题:“客从何处来”论述桂林客家源流与分布;“传统到现代”述桂林客家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族群的符号:桂林客家的宗族文化”分别从祠堂、祖公堂、族谱、族规、祭祖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传承与变迁”重点描述了桂林客家人的人生礼仪与生活礼俗、宗教信仰与神灵崇拜;“吸取与融合:桂林客家人的文艺娱乐”细数了桂林客家人的
湖南是瑶族分布最为广泛的省份之一。据2000年“五普”统计,湖南有瑶族人口71万人,约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1%,占全国瑶族人口的29%。主要分布在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蓝山县、宁远县、道县、新田县,郴州市的汝城县、北湖区、资兴县、桂阳县、宜章县,邵阳市的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怀化市的通道侗族自治县、辰溪县
纳西族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享誉海内外。这部论著以民族文化学和文化史学的全新视角和方法,充分运用中外文献资料和作者亲自采集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对纳西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史全貌作了生动清晰的“深描”和科学系统的阐释,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对纳西族的族称族源、历史发展、人口分布、生存环境、语言文
本书以纳西族古老象形文字和语言以及象形文字东巴经典为考察依据,从思维观念、哲学认识的角度,重点考察了古代纳西族的哲学思想,主要研究纳西族古先民时间观念、方位观念的起源,纳西族先民原始阴阳观念的起源,古老的宇宙观,人类及其生命起源理论,原始精威五行说,以及原始青蛙八卦,从而系统地揭示出了古代纳西族对宇宙及其万物来源、存
《中国南方民族史》在占有丰富史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五个历史阶段,从宏观与微观层面阐述了中国南方地区(包括了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古代各民族的地域分布、民族文化、民族
先秦有《国风》,由中原上古民族的口语传承作品汇集而成,集中了中华上古时期的某些文化精粹。在云南,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这12个少数民族使用文字的历史很短,就其历史状态而言可称无文字民族。他们各自源远流长的口承古风一直存活并传承至今,实为这些民族长期积
本书从以下六个方面探讨了纳西族与藏族的历史关系:一、同源异流的两族关系探讨。二、纳藏两族历史上的政治关系。三、纳藏两族历史上的宗教关系。四、纳藏两族历史上的商贸关系。五、从文学艺术和语言的角度看纳藏关系。六、纳藏两族的相互融合。本书的创新点是,在目前国内尚十分薄弱的“少数民族关系史”研究方面作出补遗拾阙的努力。通过一
为加大民族文化建设力度,提高裕固族文化研究整体水平,我们热情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自治县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协作研究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为此,县政府决定建设若干项民族文化品牌,其中一项就是出版《中国裕固族研究》系列丛书,为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平台,齐心协力推进裕固族研究全面、健康和持续发展。两位主编一一
《蒙古史纲要(修订版)》系统地介绍了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时限从蒙古族起源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为止。记述时间以公元纪年为主,为便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重要年代附记帝王纪年。古代部分的日期凡带有夏历月、日的不转换成公元,直接使用帝王纪年的年月,附注公元年份。蒙古族的一些重要人物姓名、重要制度名称附记蒙古文
上古的中原部落联盟与周边部落融合而成华夏族,造就了强盛的秦汉皇朝,也缔造了汉民族自身。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至唐朝形成了更多民族、更大规模的统一,出现了“胡越一家”、“天下一家”的鼎盛局面。宋元明清则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成长期,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创造了我们的伟大祖国,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本书以“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