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威海》是一部旧体诗集。古诗取材时限为先秦至清末。来源包括纸质文献与非纸质文献。纸质文献采用权威整理本、通行诗类总集本,注重古修地方志、新出辑佚文献的整理成果等。非纸质文献指古遗址、古建筑、碑刻、摩崖石刻等存录的诗歌。作者不分籍贯,以其诗是否以威海境内为题材为收录标准。注重名人之作,特别是非威海籍名人任职或游历
本书是一本诗集,是我社自主策划的“青年作家作品集萃”中的一个分卷。“青年作家作品集萃”丛书迄今已出版9卷,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没有序言的眼泪》收录了100多首诗歌,由现代诗、俳句两部分组成。诗歌内容包含赞美祖国河山、赞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诠释。作者注重情感、意象、意境的契合,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发
这是一本诗歌集,共收入诗作四百多首,涵盖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分为绝句、律诗、词曲和自由体诗四个部分,是作者多年创作的精心之作。这些诗作可以看出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和用心感受,也可看出作者多年深耕于诗歌创作的深厚积累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这些诗的主题则灵活多变,从安静的沉思到雄辩的申述,从细腻的意象捕捉到奔放
国画作品集。本书为2022年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原创成果资助项目入选图书。共收入作者多年创作的国画作品三百余幅,这些作品不仅代表着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状态和精神风貌,而且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阅历。创作形式主要有斗方、条幅、扇面、四条屏等,题材多为西北风貌的山川、河流、人物。作者的山水画表现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内蕴丰富。作品
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拟出版《蒙古族著名作家作品精选》系列丛书50册。丛书拟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作家用本民族文字创作的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包含诗歌、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四种体裁。此套丛书选择的作品,均通过描绘我国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讴歌了草原儿女对伟大
《透明之物》又名“胚胎”,是青年作家、建筑师田傅通的首本图文宣言。《透明之物》尝试以建筑的话语参与历史经验和现代生活,探索事物的起源与运作,以及物与物、物与人之间抽象或具体的关系,洞察事理的真相和可能存在的新状态。作品将世界建构于巨大的譬喻之下,试图探索并还原事物最本质的真相,营造出颇具实验性的意向空间。作品语言呈现出
寻遍北宋文坛,大多数文人最初的人生路都很坎坷,但有一位大咖出道即巅峰,在20岁出头的时候,他就以寥寥数文,名动天下。原来圈层传播和社交媒体的迅速扩散,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这位一夜成名的读书人,就是苏轼。日后,苏轼历经生活劫难,仍能保持热情天真,达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最终,他成为有名画家、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
20世纪80年代末,“闽东诗群”开始被诗坛关注。30多年来,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诗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呵护,得益于诗人们的不懈努力,“闽东诗群”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方阵和闽派诗歌的重要力量。诗人们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并且笔耕不息、精进臻善,累计出版个人诗集近百部,数千件诗歌作品人选全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