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应用论》将民俗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视角延伸到对民俗艺术的应用研究,在对民俗艺术的概念、类型、内涵、价值、传承方式、生存现状等梳理分析后,展开民俗艺术当代的应用研究。通过剖析民俗艺术应用的客体、主体、中介体的内在结构体系,研究民俗艺术应用涉及的场景和空间扩布,探讨民俗艺术应用的方向和趋势,力图构建民俗艺术应用
20世纪40年代,随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纽约成为世界先锋艺术的中心。什么是先锋派?为什么是纽约?戴安娜·克兰以社会学研究视角,再现了19401985年美国先锋派的重要转型,条分缕析了这一时期先后兴起的七种艺术风格及其社会背景: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具象绘画、照相写实主义、模式绘画和新表现主义
BBC热播纪录片同名图书,高口碑之作,豆瓣评分9.0 百科全书式艺术通识读本,艺术版《人类简史》 看英国剑桥大学学者、艺术史专家如何揭示艺术起源的秘密 人类如何创造艺术? 艺术如何塑造人类? 人类创造力、好奇心的源头在哪里? …… 人类的艺术史,也是想象力的历史:在想象中,我们可以追溯时
新艺术是19、20世纪之交欧美zui耀眼、zuiliuxing的风格,它给家具、珠宝和平面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装饰语言,也为建筑、雕塑和绘画领域注入了新的装饰形式。本书是一本从世界范围内讨论新艺术运动的专著,问题与实例相结合,作品与时代挂钩,全面梳理了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发展和风格特点。
本书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在中国本土、西域及南海范围内,以中古时期艺术宗教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深入探讨中国本土资料所反映的佛教、景教的中国化逻辑,而且以文化交流的视角切入,探讨域内与域外以及域内不同区域之间、乃至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选题由遗迹、遗物而发,或以遗迹、遗物为依托,既有对新材料与新问题的考察,也有对传统学术
本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美术的发展历程,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宗教、政治及文化背景,突出展示了从史前到现代外国多彩的美术现象和丰硕的美术成果,为读者认识人类创造力在美术领域的辉煌体现提供了便捷的路径,有助读者进一步去探究美术的种种奥妙,是高等艺术类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2016中国美术馆贺岁大展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系列跨界体验夏令营;中国美术馆为英模和劳模塑像;“文教结合,走进美术馆”课程化教育系列;“大学生艺术沙龙·2013版画季”系列公共教育活动;美术馆课堂:感受原作的温度等。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VirgilMoresHillyer),20世纪初美国有名的儿童教育家、科普作家。他在担任卡尔弗特学校任校长期间,创建了“卡尔弗特教育体系”,成为教育目前采用针对儿童的远程教育体系的人。50岁开始编写并出版“希利尔三部曲”,畅销优选,为全世界千百万青少年开启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
《理想之书》《觉醒之书》《茶之书》是日本明治时期思想家、美术家冈仓天心的代表作,*初由英文写成,围绕亚洲是一体这一核心观点来展开。我们给读者呈现的是一个全译本,并把三书结为一册,让这三部冈仓天心的代表作一次性完整呈现,便于读者对照省览,以把握作者思想的全貌。天心把亚洲一体的根本归结到理念,这种理念是黑格尔式的,也即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