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古代艺术中的说唱因素(先秦时期)、曲艺的孕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曲艺的形成(隋唐时期)、曲艺的繁荣(两宋时期)、曲艺的稳定与变化(金元明时期)、古代曲艺向现代曲艺的转化(清代)、曲艺形式的不断丰富(民国时期)几个部分,详细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曲艺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曲艺的发展
本书选择北京人艺“四大导”之一---夏淳的导演艺术进行专题研究。在对夏淳的艺术道路与主要成就进行了总体梳理的基础上,本书主要选择了夏淳创作生涯中的四部重要作品——《雷雨》、《茶馆》、《洋麻将》与《天下第一楼》通过对其几部代表作在“剧本分析”、“帮助演员创造形象”、“视听处理”等方面来进行个案研究。
本书为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学术活动的论文集,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2019中国戏曲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国戏曲7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包括专家的论文、论坛主题发言和学术的文学实录;另一部分是中国戏曲文化周青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以及提名论文。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资料性,全面展现了2019年中国戏
明代,宫廷戏曲沿代旧制,演剧主要由教坊司女优或太监承应。宫廷戏剧大都是鸿篇巨制,人物众多,情节热闹,时有精彩片断。但从总体看来,思想平庸,御用色彩浓厚,还有不少糟粕,令人生厌。由于有皇家作为政治靠山和经济后盾,宫廷演出穿戴华丽,布景精巧,场面恢宏,远非民间戏班可比。无论在剧目、曲牌、脸谱、服饰、道具、演技、唱腔、音乐等
本书全面探讨了东西方戏剧的三个方面:戏剧和表演方面重要的艺术家和公司、重要的艺术事件以及戏剧与表演方面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等。该书为定义戏剧和表演研究的互补领域的重要人物和公司、事件、概念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容易理解、信息丰富和引人入胜的介绍。回答了剧院是什么?性能是什么?它们之间联系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如
本书稿是中央戏剧学院2014级戏剧创作班部分师生的优秀论文合集,收录的主要是该班在音乐剧教与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其中教师论文五篇,学生论文二十八篇,是中央戏剧学院首批音乐剧方向的戏剧创作毕业生优秀论文集结,对于音乐剧创作和教育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滨州戏剧艺术研究系列丛书·王新生剧作选》是一本经典作品集,包含了国家一级编剧王新生创作的15个大戏剧本,剧种涵盖京剧、吕剧、柳琴戏、五音戏、柳子戏、越剧、汉剧、雷剧等。不同剧种、不同题材的剧目中,王新生笔下的主人公形象斑斓,心绪通透,每个情节变化的节点、命运转折的关键都被他铺垫得波澜起伏、安排得明明白白,让读者及观众
新时期民营话剧,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一大成果。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17年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各级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下,民营话剧人靠着自己的闯劲儿与拼搏,在话剧市场中闯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其话剧创作与演出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喜爱,在走市场的实践中,不仅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走进广东汉剧(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程系列)
本书为2019年10月24、25日,梅兰芳纪念馆在北京主办的“梅兰芳与戏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合集,共收录论文近30篇,约40万字,图片约50幅。内容聚焦于梅兰芳戏曲文献的发掘、考证,梅兰芳表演艺术与形象塑造,梅兰芳海外演出的舆论批评以及相关戏曲剧目的源流考辨等,其中,有的文章是以梅兰芳缀玉轩所藏珍稀抄本为对象进行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