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菩萨不二法门有众多经典,现在先选出两本诠释其密意。《佛典密意系列:文殊师利二经密意》所选两经为《文殊师利说般若会》及《文殊师利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选这两本经的缘故,是由于两经所说彼此可以融汇。《文殊师利说般若会》是由不二法门来说空性,说法与“缘生性空”亦无相违。于不二法门中,由缘生而成为有的只是现象,这些现象不
第一章《脊椎》讲述脊椎的重要性,没有脊椎,人就变成软体动物了。脊椎不仅是直立行走的关键,还是身与心相应的传输通道,通过脊椎的神经系统,大脑发布命令。大脑意识和心识带动人体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应,对外界环境活动产生各种判断。第二章《呼吸》重点讲述“气”“息”,从身到气再到天地间的进出过程,与人体的微妙关系。本章介绍了出世
第一章《情绪》分析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自杀和他杀、关系的形成、婚姻与男女、人的两面性、有情和无情、情关迷雾、菩萨心、菩萨行、菩萨道等问题。第二章《体重》讨论体质与体重,什么叫标准体重,脏腑平衡,肥胖的形成和妨碍,腹部、大腿、后背肥胖的异同以及如何减重等问题。第三章《疾病》重点讲述儒家“天地人”的天静修法、道家“精气神”
《生经简注》是西晋译经大师竺法护翻译的一部重要佛典,广为人知。《生经简注》以《大正大藏经》版《生经》为底本,将此本校记如实录出。希望为一般读者提供一个简明的读本,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可靠的《生经》注释本。旨在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阅读、欣赏《生经》,因此,尽量考虑一般读者需求,有疑必注,注重注音,且不避重复。另外,考虑到读者
《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虚云和尚传》主要介绍了虚云和尚的生平事迹,他是韶关近代禅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在韶关的十八年,他驱逐流棍,修复祖庭;农禅并举,安世济民;制订规约,整肃道风;弘法传道,广布四海。虚云和尚对韶关的禅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继慧能之后又一位重要的韶关禅文化名人。虚云一生留下了大量禅学开示、偈语
云门宗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偃创始于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其禅风以锋辩险绝著称,在北宋与临济宗并盛,对后来的禅风和文风有较大影响。《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云门宗源流述略》以文偃一生历程为纵轴,文偃思想形成为横轴,采取评传的方式,向普通读者介绍文偃的生平和思想。
寺庙要进行很多宗教活动,而修习经论仍是一项主要活动。一座寺庙,类似一所佛教大学。寺院除了修习经论之外,还要进行语言、文字、诗歌、医药、天文、历算等等。 藏传佛教寺庙可分藏式、藏汉混合式和汉式三种。在西藏及其毗邻省分,几乎全是藏式,内蒙以藏式为主的藏汉混合式最多,也有少数汉式。北京、承德和五台山的寺庙,则大都是汉式或以
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相传释迦牟尼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然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岁(一
廓迦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又十分独特,并且,廓迦寺在藏、尼、印佛教文化的交流及传播史上地位显赫,加之其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景,前往朝圣、参观、调查研究者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尤其在近几年,普兰县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搞活。赴廓迦寺的印、尼香客及来自祖国内地的旅游观光者逐年增多,使廓迦寺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同印、尼等国外人民文
《潮汕佛教研究》既然是从区域文化研究角度出发,就将紧紧围绕“佛教的地方化”和“地方的佛教化”这两大问题展开讨论,具体人微地探讨佛教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建构。佛教传人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