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用观念的演变解读历史的暗流 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享誉东西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是观念史(亦称思想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伯林用强大的历史研究和叙事将观念史变成一门显学。他将人类观念的历史流变向读者和盘托出,不仅令读者更为全面、通透地把握处于历史演进中的人类观念,也揭示出观
作为19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尼采后期的哲学著作大放异彩,而在此之前,尼采前期作品以及他本人作为古代文史学者的身份,似乎长期被忽视甚至遗忘了。 尼采正是因其发表的语文学作品而让他年仅24岁便免试获得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为巴塞尔大学语文学副教授,仅一年后又提拔为教授。尼采授课10年,讲授的主题从早期希腊哲学、柏拉图对话
本书虽然名为《叔本华哲学随笔》,却是叔本华《附录与补遗》的若干文章汇编。本书收集了叔本华《附录与补遗》中的有关哲学的文章,集结成册。本书集中展现了叔本华对哲学史的态度,对哲学史上各位先哲的态度,对康德哲学的态度,以及对同时代的哲学家的态度。由于叔本华不属于德国哲学学院派,不属于学术圈内建制派,所以他的文字率性自然,感情
(1842/43)为谢林晚期哲学的代表性作品。谢林晚期哲学十分重要的贡献在于区分“肯定哲学”和“否定哲学”。通过对整个近代理性进行批判式的范围划定,考察其历史性处境和效用,谢林尝试为理性重新赋予合法性,极力克服形而上学自开端以来就包含在自身中、并在近代哲学中达至顶点的虚无主义倾向,从而通过回溯哲学的开端来拯救哲学自身。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想一个自己从未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危险的,我们读书是别人替我们思考,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作者的精神过程而已。所以一个人如果整日读书,他将逐渐失去思考能力。 本书选取叔本华讨论思考、读书、两性、宗教等问题的经典文章,通过详细的论述启示读者,让读者能站在叔本华这位伟人的肩膀上,去进行自己的思考,发展自己的独立思想。
本书属“哲人咖啡厅”系列的新一册。作者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全方位地、系统地介绍尼采的学说,解析和评价了尼采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尼采是唯意志主义哲学的代表,也是现代思潮的早期代表,他思想奇特,文风狂放,其哲学极具独创性和批判性,被称作悲剧哲学,他以
本书收录了狄德罗的《哲学思想录》《哲学思想录增补》《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拉摩的侄儿》《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六部作品。
雅克·德里达以《论书写学》《马克思的幽灵》《友谊政治学》等著作蜚声学术界,对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甚巨,也是深刻论述我们这个后现代世界的巨匠之一。他挑战了西方哲学传统一些*深层的假定,塑造了他所命名的解构运动,正是这层关系为他赢得了声誉,也为他招来了骂名。在本书中,西蒙·格伦迪宁向我们揭示了
胡塞尔的思想发展可分为前期的静态现象学和后期的发生现象学。本书是关于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的系统论述。它以现象学还原与先验构造之间的本质关联为切入点,引出关于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的探讨。藉此,以发生的观念为贯穿线索,遵循发生现象学的问题性的层次结构逐层展开。作为*彻底的还原,发生性的回问*终达到现象学反思的边界。因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