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吕效平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共收录了27篇戏剧方面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按照研究主题可分为三大部分:戏剧理论、论剧本和论演出。该书稿体现了该学者近三十年来有关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方面的研究
本书稿汇编了南京大学文学院马俊山教授近几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内容涉及20世纪中国话剧艺术舞台演出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著名剧作家、表演家的个案分析,向人们完整地呈现了一部现代中国话剧艺术舞台演出的历史画卷。书稿中共收录了马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撰写的23篇学术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早期话剧研究、著
本书从西北民间小戏传承传播主体构成、古老“社庙”文化传统等维度切入,揭示西北民问小戏历史发展、展演功能、艺术特征及其与民俗、方言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戏剧形态多样性、复杂性特点的认识。本书旨在拓展民间小戏学术研究空问,为学界进一步认识不同地域民间小戏审美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曲艺学》(第1辑)收录文章18篇,汇集了曲艺学研究领域众多的学术成果,除首篇的发刊词之外,其他文章对曲艺学的具体门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如唐力行的《走码头:江南水乡与说书先生》、陈睿睿的《永康鼓词考述》以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撰写的2013、2014、2015三年的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都是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做出的研
《曲艺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中国说唱文艺学会联合创办的专门汇集刊载曲艺研究学术文章的不定期出版物。设有“曲种研究”“历史考察”“理论探索”“创演评论”“文献考述”“美学鉴赏”“文化探究”“名家谈艺”“学术演讲”“口述访谈”“人物述林”“资料钩沉”“序跋书评”“传承传播”“域外曲艺”“商榷争鸣”“学科建设”“专
中原珍稀剧种整理与研究:怀梆·怀调·土二黄
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广东省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戏剧资源,经过历史的沉淀,各种戏剧与所在地的文化传统、人们的思想建构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对当前各地区的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启动国家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以来,广东省先后共有11种传统戏剧被纳入国家代表性
中国曲艺家协会:我们共有的家园
《中国曲艺家协会70年发展历程概览》自2016年8月正式启动到2019年付梓出版,前后历时3年多,其间,中国曲艺家协会积极组织全国曲艺专家和学者召开策划会、论证会、审稿会和改稿会30余次,搜集整理了大量散落各地、弥足珍贵的文献史料近百部,采访了众多曲艺家和事件亲历者上百人,从宏观上全面回顾、系统展现、真实反映了新中国成
本书运用编年体的形式,力求在大量完备、详实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而完整地展现明清传奇、杂剧真实、客观的历史风貌,进而全面、客观地显现明清传奇、杂剧发展的历程与演变的规律。主要分七个部分:1.明清传奇、杂剧作家的生平事迹、交游与剧作著述情况。2.传奇、杂剧作品的辨订。3.作品本事流变的考察。4.历代批评家的相关评价。5.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