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要求,为96学时两学期的工科大学物理课程而编写。全书共16章,内容包括力学、热学、振动与波动、狭义相对论概述、电磁学、波动光学、量子物理简介等。全书注重体系的完整与论述的简洁,兼具教学性、实用性、
本书精选30个实验题目,第一章为基础物理实验部分,内容涵盖力、电、光、热的基础性实验。第二章为综合性物理实验部分,作为选修部分用于选修提高,各专业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修。为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安排了安装收音机的实训项目,所有专业学生都可获得电子电路的实践训练。
本书从矢量分析与场论入手,着重讨论了电磁基本理论和电磁工程基础两部分内容。电磁基本理论部分主要包括静电场和恒定电场、边值问题的解法、恒定电流的磁场、时变电磁场以及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性等,其中对边界条件、电磁能流、极化、色散与群速等基本概念做了详细分析;电磁工程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电磁波的导引、
《电磁理论的数学方法(***)》为经典电磁理论和波传播提供了数学上精确但直观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狭义相对论。《电磁理论的数学方法(***)》作者以独特的现代叙述风格,成功地向读者传达了方程式的物理直觉及其在19世纪的基础,并着重强调了守恒定律。《电磁理论的数学方法(***)》具有以下引入注目的特色:(a)给出电磁波与
本书是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全书共计55个实验,其中有5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本书分为6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系统地阐述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第3章阐述了处理实验数据的有关知识,包括不确定度及其简化估算方法;第4章至第6章分别介绍了基础性实验
本书系统论述物理学发展史,包括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共10章。书中内容包括古希腊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牛顿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在近代建立与发展的过程;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的过程,以及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概况。作者注重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其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以求培养和提高学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16章。上册内容包括: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和热学;下册内容包括:电磁学、波动光学和近代物理学。此外,为开阔学生视野,本书还选编了部分拓展阅读材料,内容涉及
本书是《大学物理学教程》(上、下)(第二版)的配套辅导教材。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书内容覆盖了大学物理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共20章,每章分为内容提要、学习指导、习题选解和自我检测四部分,对每章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做了明确的总结,习题选解部分精选的例题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解题能力
本书着重介绍量子光学领域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并对相关的前沿课题进行了适当讨论。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场及其量子化,量子相干态、压缩态,光场的相干性及其干涉,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热库系统及主方程理论,朗之万方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非马尔可夫系统,光学谐振腔系统,光力耦合系统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适当的地方插入相
本书涵盖近现代物理实验中的46个实验项目,全书共八章:第0章是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第1章是原子物理实验,第2章是原子核物理实验,第3章是微波与磁共振实验,第4章是光学与光谱实验,第5章是材料测试分析实验,第6章是无损检测实验,第7章是新型能源实验。本书中的实验项目在详细阐述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有侧重地介绍了部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