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鼎食鼎事”“小璧大史”“琮璧君后”“崧泽说器”“如影随形”“王者仗钺”“毁屋迁居”“二次合葬”“心之归宿”“酎金酎酒”10个篇章,为我们展现了史前先民丰富的精神世界。
本书用“神龙诞生”“凤舞千年”“龙飞凤舞”“对鸟解题”“饕餮重构”“鸮鸟通神”“鸣鸢招风”“猴情千年”“猴鸟解谜”“龟甲占卜”“鱼龙百变”11个篇章,讲述了史前先民对于动物的认识。
本书用“心的旅行”“八角之谜”“神鸟旋日”“左旋右动”“神面旋目”“良渚之旋”“天目华冠”“补天奇法”“月里情怀”9个主题,讲述了史前先民对于日月星辰的认识。
山川秀丽的巴蜀大地造就了丰富、独特、多元、包容的巴蜀历史和巴蜀文化。如今的“巴蜀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含狭义的古巴蜀文化遗产,更是指以川、渝两地为核心的多民族文化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从古至今的文化总和。本书以巴蜀地区文化为研究基础,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传统村落文化、农耕文化等方面,并对其各部分文化遗传
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第一批6种)”之一。新蔡葛陵楚简于1994年问世于河南省境内新蔡县城西北葛陵村1号楚墓,其内容主要有卜筮祭祷和薄书两类。本书以新蔡葛陵楚简为研究对象,从摹本、释文、汇释、今译几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摹本以《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二)》竹简图版为基础,参考《新蔡葛
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第一批6种)”之一。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本书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研究对象,从标点、汇释、今译、摹本几方面
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第一批6种)”之一。天水放马滩秦简于1986年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战国秦汉墓地出土,内容可分作《日书》甲种、《日书》乙种及志怪故事《丹》三种。本书以天水放马滩秦简中的《日书》为研究对象,从摹本、释文、汇释、今译几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摹本以原简图版为
关于曹操墓,民间一直都有“七十二疑冢”的传言。2006年意外发现的一方两晋时期的墓志透露了曹操墓的方位。因墓葬被盗掘,考古队开启抢救发掘。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曹操墓惊心动魄的发掘故事,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证认定墓主人身份,根据一系列关键证据对公众的质疑逐一进行科学回应,再结合科技与人文的方法,以全新的研究成果还原一个
本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同名展览的图录,分为三个部分对馆藏文房用具文物进行主题性辑录。第一部分为结庐人境,分为书斋清韵、长物为友、水利文思、印以昭信四个小节阐释,以突出古代书斋的特色,介绍书斋中常见的文房器具,勾勒出传统文房用具和文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部分为古贤雅趣,分君子明德、好法自然、格古怀远、以文会友四个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甘肃作为中国“汉简之乡”,自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的简牍,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简牍学也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本书结合甘肃省已大量出土的相关文献,从简牍文书研究、简牍考释、简牍与前秦秦汉史研究、西北史地研究、思想文化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呈现了甘肃省内外和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