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家传》是茨威格传记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位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来研究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茨威格认为,这三个作家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
1934年,伊雷娜·居里与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合作,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为人类改变元素及创造新元素铺平了道路。他们因此于1935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身为法国女性的伊雷娜却被保守的法国科学院拒之门外。1938年,另一位女科学家莉泽·迈特纳洞察到核裂变的秘密,从而直接引发了一
梵高曾说: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这位生前寂寞死后辉煌的天才画家,用明亮鲜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却早早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很多人只知道他的疯狂,却不知他疯狂背后的诚挚、纯净与柔软。从出生到自杀去世,再到身后正名,本书全面而生动地讲述了梵高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本书介绍了维也纳分离派创始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生平,并挑选了包括《吻》在内的48幅代表性作品,逐一进行深度赏析。在这里,艺术大咖的一生被平铺展开,那些被收藏在各处甚至已经被毁的作品影像都难能可贵地汇聚于此,通过专业学者的鉴赏,我们得以有机会去细细品读、理解克里姆特的艺术理念,探知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生细节。
《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大文豪歌德,大凡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然而很多人不清楚歌德与中国的渊源,不知道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更不明白把歌德引介给国人的过程及其意义。本书分为歌德与中国和歌德在中国上下两篇,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以及歌德对近100年来现当代中国留下的烙印
《道德·上帝与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是作者试图将社会伦理、精神追求、基本规范与信仰联系起来考察的一种尝试。这不单涉及如何认识中国以至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更涉及如何看待“现代性”的诸多问题。作者选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其思想都是作为问题而出现的,陀氏提出的不仅是他自身时代的问题,也是整个“现代性”的问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
居里夫人传
本书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作者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卓越人生中精神力量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