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拉康断言“主体只不过是一个能指”的观点出发,通过探讨能指概念在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即能指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处于心理实体两面体其中一面的身份到后结构主义中以能指游戏充分表现出来的能指至上性地位,具体揭示出拉康在这一当代法国哲学思潮中所占据的承上启下的地位。其前三章有六节纵向分
本书分60节,时间跨度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学科门类涵盖形而上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学、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每节专注一个哲学理论,节与节之间相对独立,同时内容贯通,自成一条历史脉络。本书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哲学专业学生的辅导读物,帮助他们掌握须知须会的知识点;本书也保持足够的趣味性,可以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鲜明思想,在政治观点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篇论文中,卢俊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
2015年西方思想界一个重要的事件: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遗作手稿《黑皮书》正式整理出版。围绕对《黑皮书》的理解,旋即整个西方学界引起一场政治地震,西方的主要大学、报刊媒体迅速掀起声讨海德格尔的大潮,波及西方整个思想界。这被称之为黑皮书事件。 如何看待和解读海德格尔《黑皮书》及其事件?对黑皮书的解读,不仅仅关涉对海徳格尔思
李革新著的《灵魂的净化--柏拉图哲学的内在精神》以灵魂净化为主线,重构柏拉图哲学。内容包括对灵魂概念的分析,对理念论和至善论的分析,对净化的目的即智慧、自由、幸福等概念的分析,对净化的方法如辩证法、回忆说、美的净化等内容的分析,对政治城邦的净化的分析等。本书适合大学生、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对柏拉图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尽管福柯很少言及他的私生活以及私生活与学术的关系,但是在他晚年他一改这种态度,转而开始谈论生存美学,其中生活和工作是合二为一的。对此,作者认为,这些矛盾使得讲他的作品和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了可能。在探讨福柯的复杂的学术和政治生活,以及这些东西如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的过程之中,本书作者描述了一位活生生的福柯:他是一个精明的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1809)是谢林生前*后一部正式发表的哲学著作,也是“前期谢林”和“后期谢林”的决定性的分界点。 在此书中,谢林试图通过“存在-存在者-存在的根据”的区分为人的自由提出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奠基。在这个过程中,谢林的关注点逐渐从“人的自由”转移到“上帝的自由”,由此开启了通向他的后期哲学的大
他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的名言众人皆知; 他是一台写作机器,为写书注射致幻剂、兴奋剂; 他把存在主义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创作; 他偶然的风流韵事与必然的爱情让人唏嘘…… 《萨特》揭示出与这位文学、哲学巨人的思想发展紧密相关的语境。阐明了萨特是如何被某些当代事件所改变的,其中尤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为甚,此
《生死之间哲学家实践理念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哲学史。作者打破学科界限,从人物的生命故事切入,通过讲述苏格拉底和海德格尔对信念的坚持,勒内·吉拉尔和帕索里尼的自我塑造,讲述波伊提乌斯的修辞,伯格曼的电影《第七封印》,蒙田的生活艺术,以及托尔斯泰的伊万·里奇之死,来阐释非哲学因素为何能在塑造哲学史以及在哲学观念的形成和传播
本书研究了俄罗斯哲学家舍斯托夫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入探讨了舍斯托夫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主题。并试图把舍斯托夫思想与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建构连接起来,从而对当代产生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