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多元要素市场供求均衡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经济剩余论的角度,试图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和论证。全书共分为十二章:经济剩余:定义与源泉经济剩余:计量与表达经济剩余与生产和分配方式的改革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剩余观1618世纪:贷款取息的理论与实践晚期重商主义的经济剩余观古典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古典
本书从批判的视角建构理论,在遵循马克思提供的方法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反思中国问题、思考中国未来、凝练中国概念。经济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而经济哲学是对经济世界进行理性追问的学科。本书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理和方法,阐释当代中国道路、解答当代中国问题、呈现当代中国精神,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新
本教材在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导论和宏观经济总量的衡量基础之上,围绕宏观经济研究的两大主题(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进行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实践的讨论。在短期经济周期方面:首先,讨论在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和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其次,分析利率可变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并在价格水
财富,几乎是每个人追求的,但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达成所愿,或者有些人即使获得财富,也是在压力、焦虑、恐惧中度过,从未体会到财富带来的快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思维、认知与财富目标并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当我们的脑海出现赚钱很难赚钱辛苦赚钱要有所牺牲等声音时,我们已经将金钱看作一种负担,我们正站在金钱的对立面,而许多
《经济热点前沿文献导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组织的一次前沿文献学习成果。持续学习前沿理论,是保持高质量学术研究的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2021年3月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青年学者们围绕产业经济、区域经济、能源经济与绿色经济、企业管理与数字经济这4个研究方向开展了前沿文献的检索、编译工作,并撰写了研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柱石,改革的实质就是改制度,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激发制度活力,释放制度红利。通过学习制度经济学,我们知道:制度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进行制度改革,制度改革的机理是什么,制度改革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律,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在哪里。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将西方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结合起来,力图将制度
《工程经济学》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为依据,根据“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工程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经济要素与估算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风险与不确定性、建设项目的资金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商品流通体制、商品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与供应链、商品流通环节与流通渠道、商品交易的种类与方式等。
本书是“中观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教材共九章,对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比较,厘清了这几种重要理论思想的发展脉络、逻辑关系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观经济学竞争优势理论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阐述了区域政府在区域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中的重要作用,给出了中观经济学竞争
本书以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研究视角,围绕学科型组织与跨学科组织展开研究。主要梳理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知识逻辑,分析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以及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最终提出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若干建议:守持基层学术组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