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家自主性为基本分析概念,探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国家建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国家自主性理论发展图景。其次,分析国家自主性理论的中国适用性基础与限度。再次,从国家-社会、中央-地方、全球化三个关系视角考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家自主性演变。最后,提出未来中国国家自主性的构建目标及实现路径。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特征要求跨越
本书以外国人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非洲大陆和中东地区产生的影响力。围绕中国与阿拉伯和非洲的关系及双方的合作发展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论述,对未来做了乐观积极的展望。全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中国——丛伟大文明古国到世界强国;第二章:中国及其对全球重大挑战的回应;第三章:中国与阿拉伯和非洲地区关系的历史
本书以产业迭代与城乡协同为主题,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城际合作、人员流动、乡村振兴等领域展开研究,旨在解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展示田野调查调研报告,提出务实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分布特点与趋势、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等。
本书从体制角度切入观察了中国这个大型经济体的发展与转型历程,运用详实数据和历史证据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索中国经济在超长时间跨度内的增长、稳定、转型、安全问题,并积极建议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与战略。在书中,作者运用二元体制分析框架,有力解释了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并深入探讨了二元体制经济学的学理内容,剖析体制
本系列皮书是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每年一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客观反映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重点产业和城市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机遇和挑战,围绕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来看,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总报告”,全面回顾了广西
导致全球当前的环境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绿色经济研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也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阐述文化产业集聚及绿色经济效率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区位熵和EG指数对长江经济
全书分为导论、正文和总结三个部分。其中,导论为理论篇,摘自林毅夫教授的一篇学术文献,其内容涵盖了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则和方法等。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绍兴的经济发展概况,第二章至第四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即以四大类重点产业为抓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双循环”新发展
本书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向广大群众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提高广大干部对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实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知度及其执行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聚焦新时代“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建设中的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技术方法、理论体系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全书围绕“为什么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什么”“如何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三个主要问题展开;随后,围绕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
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90年代的一部著作。作者考察了近五百年中世界经济霸权的更替现象,从最初的意大利城邦,到欧洲低地国家,再到法、英、德、美、日,论述了各国从贸易到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经济活动重点转变对其经济实力的影响。作者提出了观察世界经济霸权更替的一种新观念,认为国家也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要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