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皇家名儒爱新觉罗·毓鋆口授心传,学生整理而成。本书以毓老师1999年于奉元书院讲述《大学》内容为底本,参以相关授课内容为补充。另补加《大学》王阳明讲古本及编者白话翻译,以方便阅读,掌握要点出处。堪称毓老师历年讲述《大学》之大者。
《系辞传》是对《易经》的通论,相传为孔子所作。这本书通过对《系辞传》的逐句讲解,使我们看到,《易经》卦爻辞背后的天道,并更进一步,把天道转为人道,使六十四卦成为六十四种德性的修养。可以说,《系辞传》建立了一套占卜与天人之道及人性修养相融的《易经》的儒家哲学。读过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孔子思想的高远和深广。
什么是"家国天下"观念?什么又是"家国情怀"呢?它们在历史中有怎样的缘起和哪些内涵的变化?让我们带着这些 问题,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儒家念兹在兹、不断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情怀。《家国天 下:修齐治平里的人文情怀》循着由个人的修身、家的情感、爱国之心到天下大同的思路,选取"修齐治平""饮水
《有教无类:学以成人的教育理念》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制度发展的图书。本书以"学以成 人"为线索,在系统讲述中国古代学校、学院、科举制度等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重点解读了"有教无类""为己之 学""师友之道""因材施教""学思并进""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孔颜乐处""经世济民""强身健体"等传统教育思
《仁者无敌:早期中国的兵家与军事》主要介绍早期中国的军事与兵家思想。首先从古代中国思想中的理想政治形 态入手,介绍了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早期思想家所推崇的"王道"政治,亦即崇尚德性而不推崇武力。以此为基础, 探讨了古代中国的战争观,突出了古代中国热爱和平、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念。进而介绍了古代中国兵家思想的基本 内容、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翻译家辜正坤 教授的《道德经》译本,则是常被学界讨论、被读者引用的英译本之一。在本书中,辜正坤教授不仅对其译文进行 了全面修订,还大胆地将八十一章《道德经》原文重新编排为六大板块共九十八章,并在适当位置添加译注,以便 读者更好
本书依据史志目录等查找宋之前经图文献、杨图文献及研究资料等,制作简易数据库,对杨图之每一经图概况分别进行考说。同时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结合不同时期的主要《六经图》文献进行比勘研究。本书以杨甲《六经图》的经图内容考索和诸版本间的比勘为研究重点,分别对杨图之体例、内容、价值等进行考索;同时兼顾其他时期的重要六经图文献进行考
关于孔子天命的解读,学界观点比较统一:孔子天命中含有比较明显的人文内容。本书试问答了学界关心的两个问题。其一,天的宗教性在孔子思想中并没有被人文性完全取代,而是一起成为孔子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两者通过什么、如何结合在一起?其二,经过殷周之际的宗教变革,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蒙城县人民政府,联合建立全国第一个院地共建国家智库平台《庄学研究》。集庄学与哲学研究于一体,坚决抵制西方腐朽堕落的文化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文化自信道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爱国价值、中华精神、生态文明、人文精神、文化谱系、文化历史、道德规范、和谐生存、庄
本书是在央视讲座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经典解读”课程讲义精选。《大学》《中庸》是中国儒家的重要经典,儒家诸子经典的代表作,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逐渐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内容而言,在儒家经典《四书》当中,《大学》是入门之作,《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