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经学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已经走出经学时代的我们很难理解的事情。而《春秋》在经学中更是居于核心的地位,它向来被看成孔子微言大义的寄托。中国文化自古就重视历史经验的记录和总结,生当春秋末世的孔子自觉承担起了这样的责任。但在过去,修史一直是政府的事,孔子以匹夫而修史实属僭越。所以孔子要说:“知我者以
《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立足于文学视野,采取以文本资料为根据、现代理论为参照的研究方法,对《淮南子》中与文学相关的命题、范畴及论说所蕴含的文艺理念进行阐释,分析了《淮南子》中的几个重要文学意象,辨析了《淮南子》中不同的文体特征,揭示了《淮南子》所具有的文学特质。《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两章,主要是对
《国学经典:淮南子》一书,是由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门人共同撰著的,问世于西汉前期。《国学经典:淮南子》是一部奇书,保存了先秦和当时思想的大量材料,它又是一部杂书,糅合了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个派别的思想,试图在一部书里纳入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论说。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
宗祥幼病足,体弱不能步履。十二岁始跛而出就外傅,诵大学、中庸。十五岁毕尔雅、论语、孟子、易、诗、书、礼记、春秋三传。此皆应试必读之书也。好诗与左氏传,独不喜朱熹诗注。
《国学经典: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家学者董仲舒的著作。顾名思义,是对《春秋》大义的一种解释和发挥。《春秋繁露》全面地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伦理思想。同时,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 《国学经典:春秋繁露》共存篇目八十二篇,阙文三篇,限于字数,本书只对《春秋繁露》一书中的部分篇目进行了注译。在这一过程中,
《齐鲁诸子名家志?郑玄志》记述了郑玄的家事与生平、著作及学术成就,“郑学”的产生及传述,并录有关于郑玄的遗迹、遗存等内容。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是南怀瑾先生在太湖大学堂*次讲座的辑录,是关于如何实证佛法的基本阐述。在此次讲述中,南先生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现身说法,揭示了安那般那、六妙门、十六特胜、白骨观、禅净双修等佛教诸多修行法门的奥秘,并现场解答了一些听众修证过程中的疑惑。因南先生一生勤于实证,这次讲座更多的是亲述自己在修证之路上所经历的
《觅策淮南子》立足于古代经典的现代阅读,学习淮南王的管理方略、用人之道以及做事的谋略和修身养性的哲理。作为“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的鸿篇世制,《淮南子》从哲学的高度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从价值理念、人生态度、形神修炼、处世原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给我们以启迪。其中既有气象万千的哲理雄辩,也有令人醍醐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