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
《中国道教典籍丛刊:周易参同契集释》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从书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东汉魏伯阳著,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
《两汉思想史》是徐复观晚年的著作,一共三大卷。以不同时期论文,相继杂纂而成,他于1972年出版的《周秦汉政治社会结构之研究》作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完整版《两汉思想史》的第一卷。之后陆续出版的《两汉思想史》的第二卷、第三卷,分章节研究了汉代的主要思想家的思想和重要的文献,完整架构了两汉的思想大厦。他对《淮南子》、《吕氏春秋》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
《论衡校注》(作者王充)由近代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张宗祥先生校注。此次《论衡》以张先生手抄本为底本排印,并结合通津草堂本、衍芬草堂十五卷本、三朝本、日本所藏二十五卷残宋本鞥,由张先生弟子郑绍昌先生整理标点,《论衡》有85章,本书共分30卷,每卷二、三章不等。有序言和附录。本书采用的底本精善,校注精准,学术特色鲜明,是有关《
《周易参同契》研究
本书共分四部分,内容包括: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研究、董仲舒阴阳五行学研究、董仲舒哲学与宗教学思想研究、董仲舒哲学思想研究等。
本书分“两汉思想与信仰”“西学新解”“儒学承传”“道家流变”“佛学法脉”五部分,收录了《汉代大一统政治历史的理论建构》《宗教现象的自主性:宗教现象学与化约主义的辩难及其反思》《论元代四书学的学术成就》《玄思的魅与惑——王弼玄学再探讨》《中国禅学史上的“坐禅”观念——以六到九世纪禅史案例为中心》等文章。
熊铁基所著的《汉代学术史论》研讨了汉代学术史的一些主要问题,对学术载体的演变、学术史的主要内容、学术的发展及其特点、规律,以及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揭示了中国学术史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关于汉代学术思想的趋同和整合、新儒家和新道家的形成、汉人对先秦典籍的改造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家之言。对
《王充经学思想研究》由吴从祥著,本书以王充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此透视汉代经学思潮发展的轨迹与规律,加深对汉代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等的认识与理解。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下:(1)将文献考辨与量化统计相结合,梳理出《论衡》中引用《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称经、化经等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王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