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在国际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作者以语源说、语义学等学科为工具,考察了古代印度、伊朗、希腊、罗马、凯尔特、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学与历史文本、语汇、神话、仪式、社会组织结构、法律程序及物质遗存。同时,阐发了印欧民族关于战争与献祭的行为及其所蕴涵的生死观;探讨了印欧神话中死亡与葬礼的布局,辩说了与之相左的观点;指出了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11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11辑)》选编的二十篇论文。论题多样,涉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社区研究、非遗保护等理论探讨,也包含如庙会、剪纸、老爸茶等民俗与市井文化的调查,资料翔实,田野扎实,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本集刊长期征
本书收录了《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前三篇:《导论》《儒教与道教》和《过渡研究》。《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西方新教的相比较,并试图去寻找资本主义在中国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西藏宗教发展源流
《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是关于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属于宗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叉学科,本课题选取了已经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历史源流、现实状态、濒危情况及已经采取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考察,力求真实地反映目前我国宗教类非物质文
《唐长安的信仰》叙述唐长安的佛教六祖庭及基督教大秦寺、拜火教祆祠、摩尼教大云光明寺、伊斯兰教清真大寺的设立及其活动,这些沿丝绸之路而来的各种宗教,经唐政府允许,都可以在唐长安城传播,表现了一个有宽容精神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和风度。
香花仪式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超度亡魂的宗教仪式,属于民间丧葬仪式中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形式,通常在丧家报丧之后举行。香花仪式融入了各地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从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艺术特征。梅州香花仪式在其宗教、民俗、艺术以及民众参与方面,都具有典型特征。张小燕著的《梅州香花仪式及其宗教艺术象征研究》系统梳理了梅州香花
神圣与疯狂——宗教精神病学经验、理性与建构
本文利用哲学、宗教学方法对湘西民间信仰进行专题研究,梳理出湘西宗教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湘西的宗教既保存了各民族传统的巫文化特征,也吸收了儒释道等中原主流文化的养分,并在和汉民族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在融合与冲突中不断发展,成为华夏文明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元。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考证了廪君崇拜、驩兜崇拜、盘瓠崇拜、萨岁崇拜等远
本文集收录了论文20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成果。本辑分理论与对话、宗教与文化、民族专题和学苑与述评四部分,从民族理论、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影视人类学诸多角度展示了民族学人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田野调查扎实、事实论据清晰、理论观点鲜明,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