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在一战前线所写的战时笔记,包括左手页的私人加密笔记与右手页的哲学笔记,因其与《逻辑哲学论》的写作过程密不可分,从而具备不可替代的哲学史研究价值。本书编者、英译者玛乔丽·佩洛夫依据挪威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目前公开的版本,在完整呈现三册幸存私人加密笔记的同时,穿插编排了与之对应日期的重要哲学笔
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会饮篇》的研究汗牛充栋,但由于这部经典作品在文体和内容方面的多重性和丰富性,在当下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局面中,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缺乏建设性的对话,容易导致学术成果的割裂化、碎片化。《爱欲的悲喜剧:柏拉图的<会饮篇>》力图进行沟通和融汇,弥补学界缺憾。本书是对柏拉图《会饮篇》的一份详细、综合的哲学解读,在
1945年,科耶夫在给法国政治领袖戴高乐的建言书《法国国是纲要》里提出拉丁帝国理念,本书即围绕科耶夫拉丁帝国理念编译而成。书中所录文献从三个方面介绍科耶夫的思想:一是国际政治方面,选录了《法国国是纲要》、科耶夫和施米特的通信,以及科耶夫应施米特之邀的讲演;二是神学方面,选录了《科耶夫-费舍德文献》;三是与科耶夫整个论证
《普罗泰戈拉》对话背景设定在伯利克利时代,即公元433年,苏格拉底当时约35岁。这篇对话被人们视为柏拉图的精品杰作,它不仅刻画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个两位著名智者普罗狄科和希皮亚的思想概要。普罗泰戈拉在雅典的活动、他与伯里克利的友谊、他为城邦起草法律、他的不可知论和他的全部作品,促使人们对智者的教育
柏拉图:世界为何如此存在? 亚里士多德:如何适应现存的世界?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受苏格拉底教导,主张超越凡俗现实,追求更高的精神真理。亚里士多德生在医生家庭,坚持认为经验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真实途径,人要学会适应现实。师徒二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哲学方向,并展开持久的竞争,对西方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刻画了这场哲
《哲学原理》是笛卡尔晚年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总括和全面梳理的集大成之作,最早用拉丁文写成,于1644年出版。此后由隐修院院长克劳德·皮科(ClaudePicot)将其译为法语版本,并于1647年出版。 这本书主要展示了笛卡尔是如何从他经由反思而得出的自然原理出发,一步步推出了从宇宙天体到地界万物的全部自然现象
《反思的使命》分为两卷,第一卷论述胡塞尔的生平与著作。这里所说的著作,不仅是指他生前出版的著作,也包括他身后留下的讲稿、书信与四万多页的研究手稿,一言以蔽之,他的思想记录。第二卷讲述胡塞尔与同时代重要的思想家,如冯特、布伦塔诺、弗雷格、石里克、哥德尔等人的交互思想史。其中不仅包含胡塞尔与他们的思想交流的历史,也包含他们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是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延斯·蒂默曼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评注》基于哲学史和康德哲学体系双重视角对该著作进行详细注释。全书不仅梳理概括该著作的整体结构和论证纲要,而且在大量吸收英德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段注释、分析和阐述该著作的具体论证和论述,经常根据德文
1、狭义专业读者:科学历史哲学、维多利亚时代观念史新经典著作。2、普适科学、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从业者:首次从源头揭示科学家名称创制与辗转接受的观念历程,呈现元科学家角色与重塑现代国家科学实力和创新文化的关系,19世纪剑桥大学现代科学教育改革。3、当代通识教育和战略科学家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读本:全书用基于全类型文本脉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