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运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交思想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局面。本书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外交思想的核心,探讨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本书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邃的战略视野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建立
当基地组织对世界造成的恐怖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时,国际*组织达伊沙(DAESH)让世人再次领略了恐怖主义杀戮、残忍与冷血的特性。全世界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正在觉醒并逐步团结起来寻求防范和应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措施与方法。在此过程中,译者选择将DavidLowe的新著作介绍给中国读者,主要出自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的考量是
1960年爆发的刚果危机本是一场非殖民化危机,却成为刚果内外多股势力交汇与碰撞的重要舞台。王本书利用解密档案,系统地梳理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两任政府的危机决策进程。美国的根本目标是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向刚果渗透,而英、法、比等国更关注殖民地或原殖民地的战略利益,亚非新兴国家则支持刚果民族主义者的统一诉求。美国政府经常因此
对国际关系而言,当今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全球化与多极化。全球化体现为各国互相依赖,多极化体现为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这其中尤以中国的崛起最具代表性。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治理机制由G7演化为G20、并凸显出中国声音,很好的诠释了上述变化。《变革时代的中国角色》就是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分析上述背景下中国国际角色的变化。本
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朝着多极化方向持续演变,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在曲折中艰难推进。中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高歌猛进,包括创新能力、国防能力和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引导世界秩序变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外部世界对全面复兴的中国将会实行什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保存有一批珍贵的苏联专家在校期间的照片资料和文字档案,为重温学校初创时期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展现当时苏联专家在人民大学开展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也为今后开展人民大学校史、中苏高等教育交流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人民大学博物馆、档案馆从馆藏档案中挑选出当时苏联专家在校照片近八十幅和部分文字档案,并通过向老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全面介绍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力图准确揭示国际组织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作用及其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本教材立足于国际政治、外交学专业本科基础课程的定位,坚持系统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对于国际组织的基本含义、构成要素、基本特征、产生发展、既有理论以及政治、经济、法律功
本书从印度外交政策的变化、印度的安全需求、“东向”政策以及中国在缅影响力等方面探讨冷战后印缅关系在政治互动,经贸、能源、军事合作及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印度发展对缅关系所面临的困难,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本书还分析了中印在缅甸的竞争与合作,以及美、日、欧、俄等国对缅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印缅关系的影响。
韩国的东北亚政策以东北亚地区为关注对象,主要围绕韩国与美、日、中、俄四大国的关系展开。本书以冷战结束为时间分期,对韩国的东北亚政策进行分析和探讨。冷战后,韩国充分调动本国的经济、地缘政治优势,在巩固韩美同盟关系、加强韩美日三边协调体制的同时,发展与中、俄的友好合作关系,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突出其东北亚中心国家的地位
本书以“世界体系论”为基础方法论,对世界体系的内在变化规律、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将此理论成果具体应用于战后中日关系史的研究之上。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制度发展关系的角度解析战后中日两国经济、政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开辟了中日关系研究的新途径,研究方法属国内创造。 内容摆脱了无底线的“中日友好论”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