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该丛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
《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1938~1946)》一书是以抗战时期著名的儿童保教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组织结构、经费来源、保教理论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战时儿童保育会是因抢救抗日战争中失依失教的难童而成立的、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战组织。它的发起人、组织者、领导人绝大
真正的传统不存在于典籍和文本里面,而仍活在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政治权力多方位支配社会与私人领域、意识形态与政权体系的高度一体化,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中国文明特殊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演进逻辑,既成就了传统中国文明数千年的繁荣与辉煌,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在一百多年间的坎坷与蹉跎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咸同以降铨选制度的初步变动、近代学堂与游学取官的兴起与发展、各自为政——补院用人铨选方式的更改、各直省选才用人的逾制与创新、清季新旧铨选制度迭嬗。
《中国近代中央警察机构建立、发展与演变》主要内容包括:加快了我国从传统治安模式向近代警察制度转型的进程、促进了近代警察职能专门化、推动了警政人员专业化、改良京师警政机构、督导各省警政建设、经办高等巡警学堂、整齐划一警制、制定章程法规、着手警察分类、建立警察人事管理制度等。
《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地区特殊过渡型政区研究》以历史政区地理和边疆史地为视角,提出民国年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设置了多种形式的特殊过渡型政区,这些政区带有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其设置的目的是加强边疆的管理和开发,创造条件为将来设县做准备。 本研究详细分析了云南边疆的地理生态环境、民族社会环境、历史遗存的土司政治制度结构
明初的政治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士大夫对于“道”的追求和坚持,对整个明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书以元末明初黄溍-宋濂-方孝孺的学术师承为主线,探讨政治文化与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下而出现的“任道”、“趋道”文学观念。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围绕明清之际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转型这一核心问题,由清代州县佐杂官的分辖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县辖政区为切入点,以顺天府、广东、四川南部县、江南、福建、甘肃、新疆等典型区域为个案,探讨了清代县辖政区的渊源、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与基层行政、法律实践、市镇管理、钱粮征收、州县置废、地区开发的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是作者韩德林二十年来对晚明慈善事业持续研究的最重要成果,部分篇章已在《哈佛亚洲研究学刊》、《东方社会经济史学刊》等国外知名刊物上发表。 晚明时期,众多超越家庭、阶级和宗教界限的慈善团体纷纷建立,一股前所未有的慈善热潮席卷了地方社会。作者在分析杨东明、高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