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以人体十四经络为线索,收录2张大挂图,分别含现代真人照片经络穴位图14张、古代经络图14张。现代真人照片经络穴位图采用标准穴位名称与英文标准代码对照标注,并配有十二时辰养生法;古代经络图为仿明经络图,收录《黄帝内经》描述经络循行的古籍原文。另附的《经络穴位使用图解》详述了人体各经穴循行、定位、主治等。
本书为编者根据亲身考研时的实战笔记,结合各大中医院校高分考研学子的成功秘笈,以*中医综合考纲为参考,精心整理编著而成的考研辅导书。本书将教材内容,删繁就简,脉络清晰,突出考点,以图表为主,并以下划波浪线形式突出高频考点,以期让广大中医考研学子用*少的时间记忆*重要的考点,可作为各大医学院校中医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无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七、八期,即伤寒篇(附录《医话拾零》)。《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伤寒论讲义》乃张锡纯对《伤寒论》的专门论述,被誉为:未读《伤寒论》者,固不可不读;已读《伤寒论
由解秸萍、程凯主编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经络腧穴学配套教材)》是老师们根据平时教学中学生在穴位定位过程常见的疑难点、错误,并汇集了本课程30余年以来的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编写,具有以下特色:1.对于穴位的取法进行详解:每穴后对于穴位的解剖标志确定、骨度分寸的折量、体表标志进行了
《金匮要略》为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原书散佚,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成《伤寒论》。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重新编次增补,分三卷,取名《金匮方论》。现行《金匮要略》共25篇,重点为六十多种病证的诊治方法,收方剂205首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为总论,以“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为主题,阐述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生命观、疾病观及治疗观;第二至第七章为各论,按照风气为病医案、火与暑气为病医案、湿气为病医案、燥气为病医案、寒气为病医案、明清温疫医案之序编辑。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和养生与防治原则。
本书是对《伤寒论》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养生、防治,以及临床各科的内容,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