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概论》是依据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方向)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要求编写的。本教材把与艺术相关知识和音乐美学的相关知识相融合,从音乐美学和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概述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音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创作与表演、欣赏与批评、传播与功能、历史嬗变以及音乐艺术与文学、戏剧、舞蹈、影视等相关艺术的关系,使
《高校音乐教育核心课程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一本关于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著作,《高校音乐教育核心课程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围绕音乐教育的有关内容以及教育实践展开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多元文化对音乐教育核心课程构建的呼唤、音乐教育学原理、教学与音乐教育理论实践、课程与音乐教育理论实践、技能与音乐教育理论实践、研究
本书简要介绍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按照历史发展进程以及近代音乐的派别,分为古代音乐、中世纪宗教音乐和中世纪俗乐、排哈与亨泰尔,近世单音乐、德国式浪漫乐派、法国式浪漫乐派、德国现代乐派、法国现代乐派、意大利现代乐派、俄国现代乐派、波西米亚乐派、斯干的那维亚乐派等,对于读者了解西洋乐的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声律专家许之衡的著作,全书从历史的角度综合研究了中国二千余年来音乐的沿革及原理,内容浅显有趣,是初学中国乐律不可或缺的书籍,也是20世纪初中国音研究乐的开拓性著作之一,全书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对于今天的读者和相关研究者了解和研究中国音乐的历史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郑觐文集》收录了郑觐文的著作《中国音乐史》、《雅乐新编》、《箫笛新谱》,郑觐文的文论和演讲稿,以及人们对郑觐文和大同乐会的评论。研究郑觐文的著作可以了解他的音乐思想、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建树。《中国音乐史》所涉及的古代音乐史料范围广泛,而史料的出处多不详细,且错误较多,作者一一予以校订,并细注出处,《雅乐新编》和《箫笛新
《音乐教育学研究方法》内容简介: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就是“方法”这个领域,涉及两个基本层次:一是音乐教育和研究方法学,二是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是从哲
《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冀北丰宁满族“吵子会”音乐的人类学阐释》是基于历史人类学研究视野下的,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理论,同时结合挪威著名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的族群边界理论(巴斯强调族群的社会边界,而不是文化边界与地理边界)、艾伯纳·科恩的“工具论”(即,社会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背景下的族群边界移动与维持)为阐释依
《2010中国音乐年鉴》收录了2009年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专题研究、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评论、博士论题等一系列反映中国音乐发展的论文,可供音乐研究者参考使用。范围涉及学科方法论,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古代、近代与现当代中西方音乐史,传统音乐,歌舞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宗教音乐和作曲技术理论等。年鉴一直
中国和亚洲各国的音乐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与其他的文化交流一样,音乐文化交流也是双向的。《中国音乐文化亚洲传播史研究:以6至13世纪日本、朝鲜为中心的考察》以6至13世纪为时间段,以朝鲜和日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我国传至亚洲各国的乐器、乐种、乐曲、乐谱等为线索,力图通过大量的文献、图像资料以及现有的研究
笔者通过分析新浪漫主义音乐的社会语境、文化语境、艺术语境以及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探究了代表作曲家罗奇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及拼贴技法特征。通过阐述新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文化及教育叙事,提出了其在当今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态建构与多元发展模式以及音乐作品产业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