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镇志》属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乡土志丛书”名镇志类,记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马街镇的自然人文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概貌。分江迤重镇——马街、基本镇情、核桃之乡、民间文艺、革命热土、名胜古迹、风土民情、艺文杂记、马街人物、大事纪略等内容。突出了该地区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发挥了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有利
本书为天水文史资料系列丛书的第二十七辑,由天水市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天水市的文化遗产、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城乡风貌和发展成就等,全面展示了天水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描绘出天水的人文精神,有效展示了天水的魅力,为讲好天水故事、宣传天水旅游文化和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有利于宣传推
本书内容有:名家与南粤、名人故地、南粤老字号、共青团百年寻踪、文博今昔。具体内容包括:熊十力:临巨变,一代大儒蛰居番禺;开新派,观海著书阐扬心学;烽火文尚热,寻踪旧战场:重探海明威的粤北战地之路等。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种,为《〔康熙〕广济县志》《〔同治〕广济县志》二拼本,以影印方式出版。《〔康熙〕广济县志》选用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为底本,清黄玉铉修,王临等纂。《〔同治〕广济县志》选用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印本为底本,清刘宗元、朱荣实修,刘燡纂。康熙志保存不佳,多有漫漶不清的情况,同治志以万
《辽源故事》一书通过作者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采访,收录了辽源大地上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历史、文化、民俗、物产、人物等300多篇。既是对辽源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辽源市文化遗产的抢救,更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大事。编写出版《辽源故事》,也是辽源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
本书内容有:嘎托·仁增次旺奴部1745年著《赞普世系明镜》、1749年著《赞普世系阿里下部贡塘王朝史》以及《王统金圭-阿里上部玛尔域王朝史》,乃吾班智达·扎巴门朗著《古言花圭》,巴宿法台阿旺丹贝坚参1822年著《王统教史水晶宝鉴颈饰》等。这些史籍原始资料历来十分罕见。兹将搜集到的原始手写本合编出版。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种,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为整理底本。本书在顺治、康熙两朝县志基础上,搜罗资料增订而成,本书为《[乾隆]蕲水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辑。是志为清邵应龙修、徐明理等纂,为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记湖北蕲水一地之地理、建置、学校、秩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纪等内容
本书通过多维度叙述,充分展现临平深厚的宋韵文化。本书内容,重在以人为本,在叙述上以南宋政治、军事、外交、水利等事件为切入口,突出“重要”之特点,以正史记载为标准,分为《韩家兵马战临平》《班荆馆的设置》《临平湖与永和堤》等。再是展示地方传统文化,如临平地方文化、方言、地名等等。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种,为《〔乾隆十七年〕广济县志》《〔乾隆五十八年〕广济县志》二方志的合刊本。《〔乾隆十七年〕广济县志》选用清乾隆十七年刻,五十四年新订本为整理底本,清廷以旧志需避讳而铲削旧板、复行刊印。《〔乾隆五十八年〕广济县志》采用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为底本,该志在十七年志基础上博采旁收,续载四十余年事。
本书阐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至1840年之前广东省江门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呈现江门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如先秦时期江门远古先民的早期文明与民族关系,秦汉至隋唐时期初步开发及外来移民与本地土著共存,宋元明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清代前中期(1840年前)基本奠定今天五邑地区的格局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