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2006年前后,作者去潘家园市场的一个书商店里看一批文学家手稿,发现他的店里有几口袋戏剧资料。翻看一过,原来这是一批自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至1958年北平市国剧公会(新中国后,改为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北平市曲艺公会(新中国后改为北京市曲艺杂技工作者联合会)、北平市剧场业同业公会、北京市评剧工作者联合会
本书稿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发表的有关戏剧的论文,如《戏剧时空论》《戏剧节奏论》《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曹禺悲剧观及其悲剧艺术》等。所收录的论文,既有关于对戏剧理论知识的论述,如《戏剧时空论》《戏剧节奏论》《戏剧意象论》《戏剧场面论》等;又有对经典戏剧作品和作者的独特见解,如《〈雷雨〉宿命观问题之我见》《曹禺
《襄阳花鼓戏调查》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与整理,梳理了襄阳花鼓戏的起源、主要唱腔、行当、伴奏与剧目等,收集整理了襄阳花鼓戏的主要唱腔特点和演唱特色,分析了襄阳花鼓戏的发展与推广面临的问题,并以襄阳花鼓戏剧团为个案,总结了地方戏剧团在发展过程中的变革,提出了襄阳花鼓戏发展与推广的对策。
其实,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它既不神秘也不深奥,与每个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它随时随地围绕在我们身边,贯穿于整个人生的每一天。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节日,每逢节日都有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比如端午节吃粽子,听大人们讲屈原为国为民愤投汨罗江的故事;八月中秋望着圆圆的明月,遐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等等。中国的历法、二十
相声
皮影戏
本书主要阐述的是二人转这种流行于东北地区民间的艺术表演形式。二人转历史较为,本为劳动人民在茶余饭后根据一些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等内容改编而成的说唱剧本。二人转表演灵活,不限于场地和道具,具有很多优点,而且演员与观众可以在台上互动,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说书
本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让翁洲走书活起来”的有关论述,就保护、传承翁洲走书的重要性、必要性,翁洲走书必须精准传承,要保持翁洲走书的原汁原味及其独特个性,以及传承、振兴翁洲走书可采取的各种措施等问题作了阐述;第二部分是有关翁洲走书唱腔音乐的论述,不仅对翁洲走书的基本曲调作了介绍和理论上的分析,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各种曲调
本书从河北地方戏曲中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四个剧种的代表作作为研究对象,这四个剧种分别是河北梆子、评剧、保定老调和石家庄丝弦,代表作品分别是《宝莲灯》《胡风汉月》《潘杨讼》和《空印盒》。这些作品或歌颂民族团结,宣传友好和谐,或宣扬孝道,赞美爱情,或扬善惩恶,报国尽忠,或扫黑除恶、安国兴邦,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对现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