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对重庆非凡的过去引入了新的视角,首次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层级的外交关系(大使级、公使级、代表处,等等),系统地揭示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签订新约的过程。本书展现了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摆脱西方国家在华治外法权体系,从而结束其半殖民地地位的历史;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的中国,是如何成
本书遵循背景或成因、过程与内容、影响或评价这一思路,分析“二战”后不同历史阶段的美国对阿富汗政策,力图勾画出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整体演变过程。未来美国对阿富汗政策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战后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基本因素涉及美国自身、阿富汗和阿富汗的周边国家以及某些大国因素;其中美国的全球和地区战略是影响美国
内容简介: 公务员在外事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形象,更是国家形象。本书即是针对公务员的外事礼仪指导图书,包括公务员外事礼仪必备知识、公务员国内外事礼仪知识、公务员出国外事礼仪和公务员外事礼仪纵横谈。本书既有理论阐述,也有生动的案例分析,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轻松、欢快又不失严谨、规范。 在国际交往
美国的帝国思想,其主要内涵表现为:在宗教文化和世俗政治传统结合下,宣扬美国的使命观、“例外论”,以种族或文明的优劣为透镜来观察世界。同时,为了实现美国国家利益,利用硬实力和软实力,寻求扩张美国文明,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等级体系,重新塑造世界面貌。在这
本书以编年的方式记录了自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外交活动,内容涉及美国外交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涉外事件。资料来源于美国白宫、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等涉外政府部门网站以及美国和中国主要媒体对美国外交事件的报道。本书既可作为备查的资料书,便于读者查找某年某月某日美国发生了某
20世纪80年代是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最后十年。期间,苏东阵营最重要的成员国波兰正经历着政局的急剧动荡。它是苏东阵营内部最具有亲西方传统与反苏民族情绪的国家,是苏东社会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美国三位总统卡特、里根和布什均对波兰实施公开外交与隐蔽行动战略,企图通过颠覆波兰共产党政权打开整个苏东阵营的缺口。总体上来看,这一
太平洋岛国在世界地理版图上属于大洋洲,分散在辽阔的太平洋中部和西南海域,历史上长期属于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托管地,目前拥有14个独立国家。国际社会一般习惯上将这些国家笼统地称为太平洋岛国。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交通运输、通信、教育等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劳动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条件限制,部分岛国经济增长乏力,长期处于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司法机构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经常运用条约演化解释方法;近10年来,这一条约解释方法受到国际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本书从国际司法机构解释条约的“时间点”变量切入,以其演化解释条约的具体实例为支撑,以寻求条约演化解释结果的正当性为主线,以条约演化解释对中国的启示与意义为归宿,对条约演化解释的原因、影响、方
本书探讨了中美合作共赢的特点和规律。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为:美国的最大挑战是美国——美国如何超越美国;中国的最大危险是中国——中国如何超越中国;从决斗赛、拳击赛到田径赛——为中美世纪决赛喝彩。
英国学者兰姆在充分利用各种档案、通信集、文集、蓝皮书和地图等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1904年至1914年的英中涉藏关系史,分析了在此期间英、中两国采取的对藏政策及其贯彻实施,重点研究了西姆拉会议的召开及西姆拉条约的签订,以及所谓“麦克马洪线”的出台过程。作为“西藏问题”的始作俑者,英国在近代“西藏独立”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