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的病因与防治策略、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脑供血的解剖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等。
抑郁症、焦虑症、暴食症、强迫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这一连串名词让您不禁对这些神秘的疾病暗自琢磨许久。您也许会问,怎样治疗它们呢?精神病学看起来既让人不安又有着奇妙的吸引力。要想解开这些谜团,*好的办法难道不是走进精神科医师的诊疗室内吗?弗朗索瓦??勒洛尔将带您开始一场这样的体验。在这里,您将结识避世的小提琴家、终日
本书继承于吴恩惠教授主编的《头部CT诊断学》,该书于198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国内第一部CT专著,被公认为头部CT诊断的基本教材,于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号90-06501)。该书1995年再版,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编号33-3-004)。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增补除CT外其他影像
本书作者针对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哪种理论流派更有效的多年争论,在总结了大量的关于心理治疗有效性的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传统理论以外的更多的共同性因素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有力的实证证据为基础,检验了相互对立的各种观点,不仅对心理治疗领域的未来具有重大启迪意义,也对我国开展类似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学上的意义。
本书是一本写给情绪性进食患者的,关于接受和改变自我,从而正视并改善情绪性进食的图书。 DBT,即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behaviortherapy),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MarshaM.Linehan创立。本书以课程的方式介绍了DBT方法用于情绪性进食的理论
《艺术疗法概论》作为全国首本高等教育和社会应用的系统教材,以“人体状态观”理论为指导,根据艺术形式特点,通过人类感官从音声、触动、色光、嗅味、意言等五大方面,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六感”获得的内容,包括声音、文字、画面等,系统归纳艺术疗法。音声部分包含音乐疗法及歌唱疗法、中医五音疗法;触动部分包含舞动疗法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叙事疗法实践操作的指导,怀特把自己在治疗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涵盖了叙事疗法六大核心技术:外化对话、改写对话、回塑对话、界定仪式、重视例外事件和支撑性对话;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在咨询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并激发治疗师个人的灵感,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叙事治疗实践地图。
精神疾病是21世纪的流行病。在城市精神疾病发生人群中,弱势群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抗社会风险方面往往表现为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荷,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产生剧烈的心理动荡。本研究改变了单纯医学研究框架下过于抽象、专业化的精神健康调查,从社会学、心理学、病理学等多视角出发,以典型群体为代表,将差异化人群纳入研究
本书关注骨科神经定位诊断,每一章节首先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然后给出相关临床内容,*后介绍常见疾病的神经定位。书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神经定位的相关内容与评估方法,部分内容已经简化,但包含了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简便、形象。本书对于骨科神经定位诊断的准确描述,使其至今仍作为培养美国骨科住院医师的一本经典参考教材。
《卒中后失语症病例精解》一书,面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的医护人员和言语治疗师,通过分享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诊治和康复方法,旨在提高对卒中后失语症的识别、分类和临床干预能力,以便使众多卒中后失语的患者尽早得到有效干预,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交流能力。本书从多方面分享不同类型的卒中后失语症病例,基本框架是每章精解一个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