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国著的《休谟的社会政治思想研究》为**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研究在借鉴和批判以上中西方学术成果,以及大量研读休谟的哲学、历史、政治、宗教、伦理、经济等著作的基础上,认为休谟的社会政治理论包括着社会合作和自由两个核心概念。其中,社会合作构成了休谟思考人类社会政治秩序的逻辑起点,他的认识论、情感论和道德理论都是以如何
《哈贝马斯科学观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书系》主要以哈贝马斯的科技意识形态理论、认识兴趣理论、交往行动理论为线索来研究其科学观。全书不仅梳理了哈贝马斯科学观的思想来源、现实背景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哈贝马斯所谓的技术兴趣指导下的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了哈贝马斯实践的兴趣指导下的历史一解释的科学和解放兴趣指导下的批判的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7(春)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以孤独为线索,作者在孤独中思索,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命运、自由、救赎、文学、教育等人生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使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思想大师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生根、发芽,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由此驶进了“快车道”。近年来,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研究不断成为学界争相研讨的重要课题,人们都希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走近”他,试图勾勒、描画出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逻辑体
我的信念(罗素文集)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是罗素对其伦理学和政治学立场*终的完整论述。其中一章,是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世人批评罗素过分理性,在其哲学观里没有给人类的种种激情留下任何余地,而罗素希望对一些批评者做出回应。本书中,他首先阐释了一种非教条的伦理,然后将其应用于形形色色的当代政治问题之中。他对古今东西方的历史事实信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从扣问自己的内心和人心,阐述人的本质开始,接下来的三章说到信仰的重要性,从而根据统计学来推导出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的结论。洞悉宇宙的真相,窥见人类的奥秘。接着强调人的思考和社会意识对人的影响。这里强调了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人就像芦苇一
《叔本华暮年之思》收录了叔本华生前未公开的两部作品,《老之境》与《自我拷问沉思录》。这两部作品都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到去世前的秘密手稿,国内鲜有叔本华手稿的翻译和研究著作出版,他的手稿是一座亟待发掘的宝藏,这部译稿是国内首次翻译叔本华的手稿,对推动和挖掘叔本华晚年思想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拓展了叔本华作品的出版范围,扩大了
《超译维特根斯坦》中,白取春彦从“关于思考”“关于语言”“关于心”“关于人生”等七个方面将维特根斯坦著作里的思想精华进行提炼并忠实地传达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