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富裕目标下,研究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作用机制及效应,促进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在具体研究中,将公共支出分为投资性、民生性与转移性支出三类,并引入无限期界消费模型、生产—消费一般均衡模型、家庭效用函数等分析公共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进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民生性支出对
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使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纵观深圳4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企业研发、创新环境等十大要素解释深圳发展成功的原因,总结深圳崛起的基本经验。深圳的成功,是中国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典型,有赖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体制机制的创新、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灵活有度的政策。书中强调创造深圳
人类的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获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而东北亚地区无论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尚处于初级阶段,甚至远不如东盟等合作组织。这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东北亚地区缺乏一个加强合作的平台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振兴东北战略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
本书内容涵盖了针对中国省域践行双碳目标评价、中国省域推进生态文明发展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并添加了针对本书三大研究篇章的典型案例。 在中国省域践行双碳目标评价的研究篇章中,本书分别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当前情况做出了细致测算并通过LEAP预测模型得出中国碳达峰的达峰路径和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且对在实现双碳目标的
本书是高等学校新国贸创新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三篇,分别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经营管理。各章的案例内容均选自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结合了当前疫情期间客户关系管理、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全产业链投资模式、对外投资的跨文化管理等热门主题。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更好地掌握对外贸易新业态、对外投资新模式与跨国管理
本书将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县域-乡镇-村镇”多尺度的人口发展、经济条件、自然地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等的差异对村镇发展的影响,并揭示我国不同区域村镇发展驱动力模型和动力机制;在传统自然社会经济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及定性分析方法,提出村镇发展模式识别方法和特征指标;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
本书试图探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清朝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其经济发展道路是独特的还是相似的问题。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马尔萨斯奇迹”发生之前的清代人口膨胀及其对策。第二章以主要商品的市场流通量和关税记录,估算19世纪上半叶的商业总产值。关税收入随时间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19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上升趋势和社会
本书所选论文在内容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宏观的,如在201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历史学大会开幕式上的主题讲演《WaterandtheHistoryofChina》(后来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和在2019年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四届亚洲世界史学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报告《TheTerminationoftheSi
本书内容包括:福利已死;危险工作;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千方百计;另一个世界;何去何从。
本书为2022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出版基金资助、2019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19XWB071)研究成果。本书将以黑龙江省为例,重点分析黑龙江区域形象的嬗变历程与主要特征,探讨黑龙江区域内、外的大众媒介在黑龙江区域形象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深层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区域形象建构的媒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