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章,作者深入分析了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第六交响曲》4部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反映了柴科夫斯基的性格特征、心理世界,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理念。
《大音(第十一卷)》是关于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的研究论丛,全书分为学术文萃、田野档案、述评、书评、译文五大部分,共包含仪式音乐研究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的文章13篇。《大音(第十一卷)》的出版旨在推动中国传统仪式音乐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及传播上的发展,也是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研究传统仪式音乐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本书是作者根据其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的《西方现代音乐》的讲稿编写而成,范围涉及印象派以后西方各种不同流派与风格的艺术音乐,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西方艺术音乐的概貌。此次修订版充实了近20、30年来所发生的新情况。本书是学习西方现代音乐必须的教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编》涉及中国传统民歌、歌舞、说唱、器乐、戏曲五种体裁门类。在介绍相关音乐品种及作品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编》对有些被学界公认而对读者来说又较为陌生的经典作品做了较为详细的历史渊源介绍及音乐评析,以便引导读者好地接近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类型,从而培养他们开阔的民族音乐胸襟与视野,终帮助读者深入理
现代社会,音乐无处不在,聆听音乐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究竟大脑如何加工音乐?音乐训练如何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个体的音乐技能如何发展变化?音乐能力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是什么?从进化角度看,音乐的起源是什么?除了审美之外,音乐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哪些应用,其潜在的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19世纪的意大利曾有这样一则传说: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由此换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你是否也曾好奇,马友友怎样成功书写他的传奇;朗朗又如何横空出世。 《音乐神童加工厂》虽以小提琴界为研究主体,却意在展现整个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野心勃勃的家长自作主张,引领孩子走上一条前途未卜
韩国歌手养成计
《合众艺术馆:西方音乐史》分为七章,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分别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的音乐。《合众艺术馆:西方音乐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及成果,使读者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音乐流派的作曲家及其代
《调弦》为音乐新闻记者、音乐评论人紫茵(陈志音)的汇编作品。全部书稿由56篇音乐短评组成,书稿分门别类地对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等大型乐团的表演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内容涉及交响乐、芭蕾舞剧、话剧等诸多方面。作者亲历现场,以自己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详细分析每场音乐盛宴的优劣得失,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在本书中我力图记述十九世纪欧洲的艺术音乐。所采用的时间界限——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武断性——基本上接近这个世纪本身的起止时间。然而,本书的时间上限大约设定在1800年之前十年,由此关照到某些似乎更多地属于十九世纪而非十八世纪的作品,由正在走向成熟的贝多芬及其更具前瞻性的同时代人写于1790年代。时间下限设定于19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