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大师隆钦巴所论述的“自然智”的启迪下,致力于破解“吐蕃宗论”及其在后弘期所引起的千年辩争的教理之谜。通过思想史的梳理,分析了吐蕃宗论对藏传佛教“次第思想”的启迪、对前弘期和后弘期宗教格局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汉藏佛教亲缘关系的具体表现,除了有相互影响的具体事实,还有共同的核心理念、修持方法
由魏常海编著的《中华佛教史(中韩佛教交流史卷)(精)》分为九章,从“中韩文化交流概说”到“义天入宋求法与高丽教宗的振兴”,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中韩两国的佛教交流史。中韩两国的佛教交流是在两国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而中国和韩国(朝鲜)地理上唇齿相依,历史上关系密切,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十分频繁和深入。全书论述翔实、科学,史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怀瑾讲述)》为南怀瑾先生二○○五年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佛法修行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这些讲解,不仅对佛法爱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导意义,亦对现代社会中的一般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形成习善慈悲的崇
谛闲法师是近代天台宗的泰斗,著作众多。本书主要收集了他的《大乘止观述记》、《教观纲宗讲义》、《始终心要略解》三部书。《大乘止观法门》为南朝陈代慧思大师所著,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基础,阐述了大乘止观的学理及修行方法,对后世天台宗及禅宗都有极大的影响。《大乘止观述记》即是对本书的讲解,重点揭示了本书的主旨及止观修行的方法。《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心·行》是一部兼具思辨性和艺术特色的散文作品,作者由浅入深,逐步讲述了对禅学智慧的感悟——如何才能没有烦恼,营造清净、悠然的氛围,不迷失自己,让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和休息。作者在叙述的同时,用禅学的智慧逐个解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并用简洁的语言启迪读者,只有让更多正向、美善的念头充满我们的内心,才能获得
本书记述了佛教的诞生,发展历史及传人中国后的演变,各宗派的高僧大德,各宗派的教义等,解答佛学修炼中的若干问题,如修心、消业、忏悔、回向、修善行等。
《<摩诃僧祇律>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共分五章。第一章在介绍《摩诃僧祗律》概况及语言研究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词义演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本课题的研究取向。第二、三、四章以概念为视点,考察经贸类、医疗类和拘囚类中九个概念场在《摩诃僧祗律》中的词汇表达形式,并追溯其来源,根据词义演变轨迹,对其引申规律
《大乘般若智--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笔者杨航主要采用宗教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诠释学的方法,《大乘般若智--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从佛学的哲学概念自陈,到经验论的禅观方法解释,及其终极宗教价值观介绍,从概念的分析入手,使用现代人熟识的概念术语,来阐释《大智度论》中相关的范畴,从定义内涵,到概念的外延,按照《大智
《圆满:星云大师最新人生开示》,星云大师的人生修行课,不是深不可测的玄理,也不是怪力乱神,而是星云大师通过一则则禅师的故事、体验、顿悟继续阐发佛学精义,启发大众,把握学习、生活、工作、感情及心性修养,开阔心胸,创造智能。分篇、章、节,每节由①标题,②小故事,③故事分析和根据故事分析给出的一些工作、生活等处事道理,④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