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研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着手,着重探讨了基督教给哲学增加了什么新的东西。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传播的过程中与哲学相遇,两者并没有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相互改变了对方,相互造成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效应。基督教哲学便是这种历史效应的一个集中体现,它既是基督教寻求哲学理解、接受哲学追问的直接产物,也是哲学试图去理解和开显基
本书以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思想与充满激情的生命实践。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介绍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原子论和实在论,罗素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以及罗素哲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
从叔本华的名著《人生的智慧》中精选箴言,从梵高的绘画中精选作品,然后根据箴言选配绘画,把两者有机结合,提供了新的阅读体验。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呈现了一段刑法和刑罚的变迁史,以此探究西方社会为何从一种酷刑所带来的躯体惩罚转向了一种判处监禁的温和惩罚,并*终揭示了知识、权力和主体性这些常常不为人觉察的规划。 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使读者在*次同这本充满挑战且令人激动的著作相遇时便倾注心力。本书将遵循《规训与惩罚》的章节结构,并时常引用福柯本人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
康德的共通感概念位于先天与后天、感性与智性、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本书通过对康德全部著作中此概念各种含义和功能的分析,纵向地整理出三种类型的共通感:逻辑共通感、实践共通感和审美共通感,横向地揭示出三者之间的结构性关联,提炼共通感概念的总全式内涵及其在康德哲学中的体系性功能,突显康德哲学中一直被忽视的、与理性相对的感性和
《哲学治疗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叔本华与尼采》从哲学治疗的角度,重新思考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它不是一本阐释性的著作,而是针对“我”自己的灵魂。它不采取旁观者的姿态,书写过程本身,成为自我内心世界的举止行为史,对自我实施心理手术。它决不置身事外,它把亲历的内心感受与判断融为一体。它不是正确的,而是真实的。《哲学治疗的可能性: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由思考入题,讲述道德、信仰、思维等人生主题。解答了许多哲学回答不了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窥见了人类的奥秘。在他看来,人就像芦苇一样脆弱,但因有思想而伟大。翻开本书,直抵人生的秘密。
本书为阿多诺审美思想研究,它把哑谜一般晦涩难懂的阿多诺艺术理论,提纲挈领地介绍给对阿多诺思想望而生畏的读者,深入浅出,切中肯綮。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杰出的哲学家,也是西方世界剖析现代性颇具功力的思想家,在美学方面,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齐名。
本书是对柏拉图重要对话《普罗泰戈拉》《会饮》《斐德罗》《斐多》的解读。这四篇对话是柏拉图对话中*有文学性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柏拉图关于爱欲、政治、理性、哲学等问题的看法。本书在整个柏拉图哲学的基础上解读四篇对话。主要针对大学生、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对柏拉图哲学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