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导读的形式介绍了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及学术价值,第二部分全文影印著作首版版本。《中国书史》共20章,记载了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史,着重著录了各个时期的版刻情况,其取材及体例与《书林清话》部分相仿佛。《说书小史》首版于1936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把有关说书的散碎资料加以爬梳整理,发现其内在联系以及
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是第一阶段,以政治颂歌和捍卫新生两种模式为主,1957年至1962年是第二阶段,以革命史重塑和乌托邦想象两种模式为主,1962年至1966年是第三阶段,反修防修模式统摄了这一时段的戏剧类型。第一章主要对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发展阶段及形成的各种戏剧模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对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祝”故事的源流考证以及在流传过程中衍生的各种艺术形式的介绍。本书从母题学视角,运用文艺学、美学等研究方法,对梁祝传说的母题生成、经典化路径、文学叙事与大众接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梁祝母题在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和现代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与艺术转化,阐释梁祝文艺在国内外
用铁丝网编织套头衫的河马、得了蛀木虫病还感染了医生家具的病人、子虚乌有的诗歌……欢迎来到即兴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解放天性、恣意冒险,*限制你发挥的,只能是你的想象力。这本名著深刻批判了现代社会的紧箍咒,直面创造力的本质,不仅关乎表演、戏剧、艺术、教育,更关乎人类情感、心理,可启发所有领域的
来演.
本书作者通过长期深入戏班调查、访谈,与戏班同吃同住同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日记的形式予以整理、记录民间戏班的人员构成、流动,演出市场分布、经营,出演剧目的安排、变化,观众的类别、情趣,等等。通过观察戏班的整体面貌:专业演员的加入、队伍的老龄化、送戏下乡场次的纳入、交通的改善、设备的添置,以及乡村的巨变等方面,体
《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主编的“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之一。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音乐(或称说唱音乐)与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一样,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
《快板表演艺术》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快板艺术概述、开场板击打规范、数来宝艺术技巧、快板艺术技巧、快板书艺术技巧、快板书的创作、经典作品学习等七大章节,分别从快板艺术发展历史、板诵类曲艺形式及其艺术规律、快板创作技巧等方面入手,对快板艺术进行了剖析与讲解。并且《快板表演艺术》配备二维码资源,方便教
本教材基于目前业内共识,对相声的历史沿革、艺术本体、表现手法和创作表演技巧等进行分析和归纳;用世界主流的幽默构建方法论对相声表演和创作手法进行剖析;根据“李立山理论模型”对相声表演的互动方式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论证,以开放的理论体系引导相关专业师生及学习和研究者进行有关相声表演、艺术实践和创作研究。十分适合于广大相声专业学
《泰山神庙剧场考》主要依靠泰山及泰安地方史志和神庙碑刻文献资料,同时结合田野考察资料,对泰山各神庙的历史沿革和其剧场所进行的酬神演剧活动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此期望能把泰山祀神演剧活动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楚,同时为戏曲文物的研究增添有益的神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