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变革,人才为王。传媒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结构?《中国传媒人才能力需求研究报告(2018)》采集11140条近200万汉字字符的媒体岗位招聘广告文本,构建能力结构模型,采用词频分析和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对传媒和非媒体行业等12个细分领域人才能力需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属于传媒人才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对传媒教育工作者,业
《头条背后的故事(精选版)/人民日报传媒书系》以作者刘杰亲自参与的《人民日报》40条新闻头条写作为引线,论述了新闻采写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讲述了新闻头条背后的故事,分析了这些新闻成为头条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融新闻理论于具体的案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为广大新闻专业、社会学专业的学生
《我的新闻我来做》主要内容包括:大话新闻,新闻初体验,电视新闻面面观,我的新闻稿1,我的新闻稿2,拍摄进行时1,拍摄进行时2,闪耀登场,新闻也要高大上,姗姗来迟的运动会报道,蓦然回首,重整起航,新闻报道连连看,花落谁家。
新媒体写作是在当今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新媒体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指以新兴媒体为载体的写作活动,即在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虚拟平台上进行的互动式写作行为。如何适应融媒体时代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文化形态、思维模式、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叙述手法,如何进行个性化、即时性的话语表达,《新媒体写作
本书分新闻、传播和出版三个方面刊发系列研究论文,展示各个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关成果。本书依托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在媒介公信力、新闻传播理论、出版文化传播、应急传播、影视传播等方面的显著特色,在该院一批在享誉全国的专家学者的带领下,立足华中地区,辐射全国,力求通过该书展现我国近年来传播研究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
戈公振著,据一九二七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前有戈公振《序》,正文包含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内容。戈公振给报纸下的定义: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他还提出:新闻当新鲜,有如蔬菜鱼肉不可陈腐。揭示了各阶级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共同要求。
《学术、传媒与公共性(第二版)》属于新闻传播学的通论作品(教材),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研究新闻传播学中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严厉批判了在韦伯的价值无涉这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下所产生的*新闻自由的理念,客观描述了该原则的概念内涵,以及西方新闻界实际上使用该原则的界限,指出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领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据新闻生产研究》考察了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业概况,介绍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据新闻的产生与发展。从生产流程的视角切入,探讨了海外数据新闻生产的模式创新。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全球数据新闻生产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对国内数据新闻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自动化新闻、定制化新闻以及交互式
梁衡新闻四部曲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到2018年,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新闻业发展的全过程,也记录了作者四十年来在一线记者、学术评定、新闻管理和总编辑等四个不同岗位、不同侧面的新闻人生。早年出版过的新闻三部曲是梁衡先生的新闻学术代表作,包括《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推出后
欲认识上海,应从上海的新闻媒体入手这也正在成为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从1850年英文《北华捷报》在上海创刊,1861年*张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出版,上海的新闻事业为同春笋破土、春潮出闸,蓬蓬勃勃,日新月异。150年来,它忠实地记录看上海的发展和进步,成功和挫折,欢乐和痛苦。它传播知识,开启民智,唤醒大众,宣传革命,引导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