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作家虽不属革命者,但他们的许多文章也有其革命性。他们的读者群体远超过新文学的受众。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时段,他们只能是“默默的强势,悄悄地流行”。一些通俗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优秀或较优秀的通俗世情小说,已经成了“乡民市民化”的启蒙教科书。这些通俗世情小说不仅满足了中下层市民的娱乐生活,也成了“乡民市民化”一座引
本书为《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80-2017)》之一种。作者精选这一时期发表于国内刊物上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关中国近代文学概论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文章,共三十余篇。起自1980年,终至2018年。论文集所选文章均为上乘之作,是对近四十年来近代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的全面梳理,也是对中国近代文学文学理论和概论研究的认真回顾和总结。该
本书通过分析白居易等人对儒、道、释三家经典的援引、诠释与吸收,着重探讨了中晚唐士人的思想形成与当时盛行的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的内在联系。与两汉以来的经学式经典诠释方式不同,文学式经典诠释方式注重义理的阐发和情感体验的表达,诠释风格也更为自由开放,但不甚注重经典本义,且缺乏理性而严谨的义理分析,因而难以形成系统的新理论和新
当代河南女作家研究资料汇编 计文君卷
“当代河南女作家研究资料汇编”主要对21世纪以来河南女作家创作及研究资料进行编纂与整理。主要包括对重要学术期刊关于河南女作家的研究与讨论进行收集、整理,对新一代河南女作家:何向阳、邵丽、梁鸿、乔叶、计文君的研究论文进行收集、汇编。何向阳是深受瞩目的河南重要文学评论家及诗人,她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在文学评论及诗歌创作领域都
汉字、词语、诗词、戏剧、阅读、写作……这么生硬的知识,让我们怎么爱上学习?《文心》这样一本书,既像小说一样好读,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是汉语大师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结晶之作,通过将抽象的知识与具象的学习和生活场景相联系,融知识于故事,以故事传知识,生动周到,深入浅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老
《新世纪文学批评现场》围绕文坛研究热点、文学批评论争和文艺思潮演变,以亲历者的身份,遵循视域的整体性、方法的开放性、操作的探索性和学理的实践性原则,展开“现场直击式”研究。《新世纪文学批评现场》内容包括文学叙述的“声口”变异、个人化小说的“症候”、乡土文学的主体病灶和发声困境、“创伤记忆”的重构与伦理书写、现代文学研究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记录了作者陈国球多年来对文学与人情、地方、世变的一些思考,可说是他“从事现代中国‘抒情传统’研究凡二十年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分四辑,从抒情、人物、地方三个角度立意,以“抒情”为经,以“人物”为纬,立足“地方”香港,来进行爬梳、认识、评说,形成一部独*的抒情文学论著。书稿以“抒情”作为主题来写文学史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合,讲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意义的理解。全书内容涉及对现代文学研究背景及格局的分析设想,对中国当代文学气质和发展的考察思索,对文学现代性创获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典型流派、作家作品的客观分析。
“木易”是传统戏曲“四郎探母”中主人公杨四郎的化名。现代作家彭雨在其小说中,对“四郎探母”的故事进行了大胆的现代演绎,在古代故事中加入大量现代器物,并让驸马木易以现代诗而非戏曲唱词的形式,来展现内心的独白。而与彭雨有密切交往的张垣作家群沐华、司空鹿、朝熹等人,也和彭雨一道,生动演绎了“四郎探母”的故事,呈现其内心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