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 本书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6卷第1期(总第41期)。由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元宇宙等技术驱动的智能技术正迅速渗透当代城市的物理-社会-赛博三元空间。目前亟须从规划视角探讨人工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是上海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后,在设计和创意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2022年决意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政策制定和引导下,官方召开的设计盛事。本书以展览图册的形式,呈现了2022年和2023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两届主题展的入选作品,以及策展人对未来设计发展和上海设计之都建设
该书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对后来的中国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离开纽约城市设计小组后,巴奈特成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教授、城市设计项目主任。他曾担任多个美国政府机构的顾问,并与中国密切往来,积极推动中国本土城市设计的实践创新。巴奈特教授在六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
“城市更新是我国对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将青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城市视作有机生命体,遵循其内在秩序和发展规律,根据区域特征和现状存在问题,切实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和空间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因
《老屋创生》精选了25个台湾地区老屋改造及运营的案例,每栋老屋的屋龄都在50年以上,其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如传统的三合院、老街屋、厂房、谷仓等,其空间营运型态分为7个类别,包括多功能书店、文化场馆、民宿、餐饮空间、艺术空间、工作空间及创意复合空间。作者对25位老屋项目的经营者进行了专访,不仅分享了他们对老屋的热爱,还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韧性交通不仅是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新、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本书收录了“2024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入选论文摘要。内容涉及与城市交通发展相关的诸多方面,强调韧性交通、低碳发展与精准
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第一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的国家示范城市之一的四川省泸州市,已在此方面建设中取得有效成果。泸州市可以集中体现我国西南丘陵地区城市的典型特征,其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具有高度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结合典型西南丘陵城市四川省泸州市本地特征,基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本书共三篇。第一篇为AutoCAD制图基础,介绍了AutOCAD绘制规划图的操作流程;第二篇为GIS制图基础,讲述了如何将ArcGIS技术运用到城乡规划的实践之中,并针对性地讲解了在解决实际规划问题时应当如何运用相关的ArcGIS工具及命令;第三篇为综合篇,讲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图纸绘制。
本书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理论与实践培训丛书,一方面,为“城市更新行动”在全国范围形成共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解读;另一方面,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全过程评估技术与方法;同时,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热点、痛点、难点”,创新性提出公众参与下的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策划方法;并率先从“评估-策划-设计-建设运维”全流程维度,按照基础类、完善类
全书以青岛的城市空间结构为核心叙事,编辑模式是以城市区域为单元,地图加字典的方式呈现,抛弃了摄影画册常用的影像逻辑,将区域地图作为主要脉络,配合影像,完成空间的抽象与具象的转化,另将街道和重要地标名称按首字母A-Z排序,放于本书最后的索引部分,方便读者进行对应查找。文字的编排是以图片内容为主,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街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