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文化与亚洲文明》由12篇文章组成,文章作者为海内外宋史研究专家学者,如黄纯艳、张锦鹏、刘云军,以及韩国学者裴淑姬。书稿围绕宋韵文化与亚洲文明展开,既有概述性的文章如《宋朝与亚洲诸国的海上交流》《宋代瓷业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宋韵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也有个案研究文章如《唐宋之际高丽的宾贡进士》。其中《<朱子家礼
本书着重通过武士崇尚武力和战争的生存方式,探究武士道“为什么是这样”。17世纪前的武士是职业战士,依靠武力夺取战争胜利、获得主君恩赏,有武则兴、无武则亡。武士道作为职业战士的道德规范,在战争中产生和发展,服务于武士崇尚战争的生存方式,以及“打天下”的使命任务,以穷兵黩武为荣,煽动侵略扩张。德川时代,天下太平,武士由职业
《印尼的崛起:权力、领导力和地区秩序》一书检视了印尼实力上升背后的理据,深入探究了与印尼崛起相关的国内和国际因素,涉及其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的发展过程及其潜在问题,并尝试基于此描绘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轨迹。全书共16章,第1章为绪论,讨论印尼崛起的意义和理据,并对全书框架做简要介绍。依据路径依赖原理,本书第2章阐述1945
本书以手资料为基础,以英法阿三语的近代史史料为基础,以3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为基础,首次将叙利亚过去五个世纪错综复杂的历史完整、简洁、优雅地描绘出来。 作者詹姆斯·A.赖利跨越富人和穷人的不同人群,探索了奥斯曼帝国、埃及和法国统治的动荡和形成时期,这些时期是如何导致叙利亚出现了今日的各种问题。展示了将叙
本书是一部了解亚洲文明轨迹和智慧的通俗读物。全书除绪论和结束语外,共分四编、二十三章,在全球史的视野下,以时间为序梳理亚洲文明发展的历程,从亚洲文明的起源点讲起,进而对亚洲的三大原生文明进行整体综述,对各个文明在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高度概括与展现,从而探究亚洲文明的多源与交流互鉴,并指出亚洲文明的复兴前景。
全书共十五章,每章由导读正文关联史料三部分构成,学习者可以根据时间情况自主安排进度。为方便阅读,文中引用文献列有作者和书名,排版上使用日语新字体,对重要人物标注了生卒年,对较难读的日本人名、地名等也标注了假名读音。 全书四色排版印刷,图文并茂,版式精美,可以帮助学习者轻松完成课程学习。
《视界》是一套旨在加强国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了解、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的大型文化丛书。分为亚洲篇、欧洲篇、美洲篇、非洲篇4册。作者均为中国前驻外使节。 本册为亚洲篇。书中生动描绘了亚洲各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驻外使节独一无二的亲身体验拓宽了我们的视界,引领我们去了解亚洲,感受异域之美。
本书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本质与非本质——无住;封闭与开放——不在场的空间;光与影——不在场的美学;智与愚——在通往天堂的路上;陆地与海洋——思维策略;作为与发生——超越主动与被动等。
本书描述了自在突厥汗国、唐朝争霸内亚的背景下,阿拉伯异军突起从西入侵内亚,并传入伊斯兰教以来,由此开启了内亚西部逐渐伊斯兰化和突厥化进程为开端,分别叙述第一个本土穆斯林王朝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哥疾宁王朝和塞尔柱王朝三足鼎立,蒙古帝国统一内亚地区,帖木儿汗国、昔班尼王朝先后崛起,随后再度出现三足鼎立的布哈拉汗国、希瓦汗
本居宣长是日本名望甚高的“国学大师”。他从日本和中国文学中提取并推演出的“物哀”论,在日本文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日比较文学领域的一个焦点话题。本书从文献考索和思理钩沉,力求给读者呈现本居宣长“物哀”论的总体风貌和基本品格,与中日两国学界的相关研究相比,有颇为宏阔的视野和更为剀切的剖析,诸多新见解突破了关于本